果不其然,魏纬和杨烨再次爆发了一场争吵。
魏纬的要求有两条,一条是,最晚3月底,两支青年军就要完成集结,第二条是,两支球队最多只能各给海格11个名额,保证主力架构,替补球员由其他俱乐部的球员补充。
这两条杨烨都无法答应。
长期集训已经被十几年的教训证明,根本行不通。
足球这种多人参加的集体运动与个人竞技有着很大的区别,无法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无法完全量化。
如果说个人竞技的提升是加法级别的,篮球排球等少数人参加的团体运动提升难度是乘法级别的,足球这种10人以上的团体运动的提升难度就是指数级别的。
有时候你凑齐最优秀的11人,都不一定能够取得比赛的胜利。
两人在一起就无法达成共识,作为一个整天与杠铃的打交道的足球负责人,魏纬充分发挥了其抬杠的高水平。
不过他的对手也不是善茬,要说吵架,北京人没怕过谁。
这段时间,杨烨跟拉米劳打通了国内跟欧洲足坛的链接,跟很多俱乐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如果国内无法提供良好的足球环境,那他就会破釜沉舟,解散海格足球俱乐部,只保留海格足校,以个人名义把这些孩子送到欧洲的梯队。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他还通过一些私人渠道,把自己的这些想法透露给了体育部门。
老杨因为在欧洲出色的外交表现,已经晋升副部。
当然,杨烨最大的底气还是海格小将们在欧洲赛场上的出色表现。
至于第二条,杨烨表示理解。在跟张远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知道有些事情无法理想主义,换位思考,自己如果坐在那个位置也会陷入纠结之中。
但理解归理解,但他不会妥协,如果无法以完全体参加世青赛,那么海格俱乐部将退出u17国青队,至于在欧洲的球员,他们跟俱乐部都有合同,某协可以跟那些欧洲俱乐部自行沟通即可。
魏纬提出的两条,都让杨烨怼了回去。
集训没有海格的支持,只能是无根之水,把国内其他俱乐部的球员凑起来去打?
还是别想了,见过他们停球三米之外的基本功,真是看着就头疼。
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真的是个难事儿,怪不得都说这个位置是个火坑,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他现在突然开始怀念起张远来,那个看着还算年轻的年轻人,却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机智。比这个杨烨容易沟通多了。
这种官二代软硬不吃,说话也不好听。你话说重了,人家直接给你挂电话。
他试着给张远打电话,永远是那一句:“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发短信也永远不回,问杨烨,杨烨脾气更大,说你要是能找到张老大,你说什么我都答应你。
挂了电话,杨烨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把最近的工作汇总了一下。
“杨总,选拔系统里已经有12名球员通过老大的考核了,咱们是不是该进行一次选拔了?”
“哦,好,老桑,你跟席尔瓦、老于、姚哥辛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