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来自朝堂的变化(2 / 2)

皇城外也已经站满了人了。

这些人全都穿着官袍,一个个神情萎靡,就跟没有睡醒了一样。

这也难怪。

他们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就匆匆赶来皇城外等候着上早朝,而偏偏凌晨四五点是一个人最疲倦的时刻,所以能有精神才怪呢。

所以每天早上的早朝,是京官们最难熬的时刻。

没有之一。

不过现在的这个季节是四季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是对上早朝的官员们最友好的季节。

因为不用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相反晨风会把整座城市的燥热给吹散了,让人们享受一天之中唯一的清爽时刻。

此时距离皇城城门打开还有一会儿的时间,所以聚集在皇城外的官员们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

如果从空中往下看的话,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景象。

那就是官员们几乎都是以官服的颜色聚在一起的。

一至四品的高官们身穿的是绯色官服(红色),五至七品的官员身穿的是青色官服,七品以下的则是绿色官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官吏这种生物是最讲究等级的。

所以不是一个阶级的官员,自然是不能往另一个圈子里随便乱凑。

要不然不但丢了自己的颜面,而且还被别人不待见。

不过除了以上的几种颜色官服,还有几位国公身穿的是蟒袍,在人群之中鹤立鸡群。

有些武将则是身穿铠甲,显得十分的威风凛凛。

在洪武年间,武将的身份和地位明显是高于文官的。

所以这些武将虽然说话做事十分粗鄙,但是一个个都挺胸抬头,自得意满。

如果他们知道仅仅过了几十年的时间,他们的身份地位就和文官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估计这帮粗鄙的武夫们会气的拿着刀砍人。

因为几十年后。

大明第一战神朱祁镇将率领大军出征漠北,然后一战就打光了大明的全部精华。

此战之后,大明勋贵之中最出色的子弟和久经沙场的老将,以及精锐士卒都被全部葬送,文官的势力彻底压过了武将集团。

然后武将就彻底沦为了文官集团的附庸和奴仆。

一个区区七品文官都能动辄折辱打骂三品以上的武将,甚至还能掌握这些武将的身杀大权。

也就是从此战之后,大明彻底没有了尚武精神。

虽然文道昌运,但是最后还是便宜了通古斯野人。

所以有些历史学家将此战视为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

皇城门口的官员越聚越多。

几个身穿青色官服的文官聚在一起,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看着依然紧闭着的皇城城门。

“丁兄,据说朝廷即将对早朝制度进行改革,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啊!…?”一个年纪不大的官员突然开口问道。

被他询问的这个人大概三十四五岁,留着浅浅的胡须,面容十分儒雅。

听到同僚的询问,他也微微摇头道,“在下也只是听人提起过,好像是太子殿下有意对早朝制度进行改革,仿效唐宋旧历实行大小早朝制度,十五日一大早朝,五日一小早朝,大早朝的时候才需要所有在京的官吏来皇城上朝,小早朝只需要正五品以上官员来上朝即可。”

其他人听他这么说,纷纷颔首笑道,“太子殿下果然仁慈。”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每天一大早起床上早朝基本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俗话说得好,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不开会。

每天早朝动辄好几百个人上朝,光是维持秩序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吵吵闹闹的,能决定的了什么大事呢?!

而且真正的大事还不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商议决定的?!

最多也就是几个在京的国公,以及各部尚书和大学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已。

自己等人的这些小官员,也就是看热闹的份。

陛下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他之所以设计出这一套早朝制度,纯粹就是看不惯有人领了俸禄还闲着。

这么说吧。

老板是一个工作狂,那么他的手下也必须是一个工作狂。

所以所有人对这件事并不怎么看好。

除非是等老朱龙御归天,太子朱标登基称帝之后才有可能。

所以几个人闲聊了几句,又把话题扯到了最近最热门的两件事上面。

最近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而这两件大事都与太子朱标有关。

一件事是好事。

那就是太子朱标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内阁。

可别小看这个新成立的机构,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机构代表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