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考察现场的意外(2 / 2)

弗兰克艰难地把目光从金海身上挪开,扫了一下那片空地,走过去看了看,“地势很平坦,面积也足够大,不过这里有一座坟......”

“这个没关系,我们会尽早迁走的。”

“林书记,如果我在这里投资建厂,你们会给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呢?”

“弗兰克先生,我们到林县大酒店坐下谈吧,随便在那里品尝我们林县的特色美味。”

“好的,我希望金小姐能陪着同去。”

“当然可以。弗兰克先生,请上车吧。回去的路上,我带你顺便参加一下我的家乡齐林村,那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村子。”

弗兰克听说要参观一个老村子,很是高兴。

这次,林放让金海和田野陪着弗兰克,他把蒋美玉叫上了自己的车。

上了车,林放就叹了口气,“蒋科长,你这事挺麻烦啊,我看弗兰克不太痛快。”

蒋美玉紧张地盯着林放,“林镇长,你一定要帮我,需要我怎么做,你尽管说。”

“我个人认为,你投的钱确实不多,想占那么多股份,弗兰克肯定不会同意,你能不能把要求的股份降一降?”

“林书记,我之所以要这么多股份,其实你也明白,将来矿上出了事,都需要我去摆平。还有各路神仙的打点,也得我负责,这是中国国情,弗兰克不明白,希望你给他讲一下。而且我多占一点股份,田野是提前同意的。”

林放苦笑了一下,原来只有田野和蒋美玉两个人,蒋美玉靠着姿色拿下了田野,所以田野同意多给她一点股份。现在弗兰克介入,田野和蒋美玉的协议就行不通了。

但蒋美玉讲得也有道理,作为石材厂管理方,日后有大把事情需要她处理,适当多给一点股份也是应该的。

“蒋科长,要不这样吧,石材厂在齐林村,多少要给齐林村一点好处,你现在的股份,以替齐林村代持股份的名义拥有,每年你拿出适当的分红给齐林村,这样你得了实惠,齐林村也得了好处,怎么样?”

蒋美玉想了想,算了个数字,林放同意了。

车子进了齐林村,一直到了祠堂前才停下。

弗兰克下车,看着庄严古朴的齐林村祠堂,连声赞叹。

林放指着门口两面大鼓,给弗兰克介绍大鼓的作用,听说鼓声一响,全村人都要立刻集合,弗兰克惊讶不已,他不明白这个村子的凝聚力从何而来。

村里人见来了洋鬼子,都跑过来看热闹,齐大山和林二河正在祠堂里,见来了客人,急忙出来迎接。

林放介绍道,“两位爷爷,这是德国的弗兰克先生,打算来投资建设石材厂。”

听说这个洋鬼子要来投资,齐大山激动地握着弗兰克的手,“弗先生,请到里面坐。”

弗兰克学着中国人的样子作了个揖,“谢谢!”

齐大山和林二河陪着在祠堂里转了一圈,林放亲自介绍祠堂的光辉历史。

“齐林村祠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凝聚族人之心,保证人口繁衍。特别是遇到饥荒、战乱,齐林村会在这里选出执事之人,群策群力,确保宗族上下顺利渡过难关。”

走到一块石碑前,林放介绍道,“齐林村保存着完整的村史,发生的大事都会如实记录下来。像弗先生来投资建厂,我们会在村志中详细记录,把你的名字记在里面加以褒扬。特别是各界人士的善行,还会刻碑记录。”

“清初,当时有县令林信念在与齐林村林氏同宗的份上,个人出资建立私塾,供齐林村学子上学,村里人为他树的碑。”

弗兰克以手抚碑,“把名字刻在石头上,这就是你们中国人说的不朽了......”

林放指着一个房间道,“这是丰谷屋,在明朝和清朝,宗族里还有一百多亩公田,公田产出的粮食,全部存放在这里,作为饥荒年头备用。平时哪家出了事,吃不上饭,也可到这里来取粮食用。不过现在已经没用了。”

弗兰克听了,感叹地说,“怪不得村里人听到鼓声,能瞬间集合,原来宗族为贫困的族人提供粮食,给他们活路,这才是宗族最核心的精神。”

齐大山难过地说,“弗先生,但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公田了,我们两个老人,靠着一张老脸,勉为其难地支撑着这个宗族,等我们俩死了,村里人的心也就散了......”

“为什么?”

林放解释道,“村里没产业,没钱,有些人家遇到困难,宗族再也拿不出钱来,没法帮助他们。所以慢慢的,即便大鼓敲响,有些人也不来了,因为来了也没好处。”

弗兰克连声说道,“可惜,可惜,一个宗族就这样变成一团散沙......林书记,我认为你们应该让宗族重新凝聚起来。”

“弗兰克先生,没有抓手,要想把沙子集中起来堆成塔,是非常难的......咱们去县城吧。”

“你们应该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林放看着弗兰克,心中暗暗地说,“弗老头,这个办法就在你身上。”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