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本村志,半本《金瓶梅》(2 / 2)

只见一个神情木讷的青年,正撅着屁股跪在地上,和小孩子玩玻璃球,两挂长鼻涕一抽一抽。

欧阳雪挥着粉拳,狠狠地捶打着林放,“你们村都是坏人!”

林放赶紧快跑几步,跑进祠堂,大声喊道:“林爷爷!齐爷爷!”

齐大山和林二河颤颤巍巍地出来了,“林放啊,今天怎么回来了?”

“这是我的朋友,来看看咱们的祠堂。”

“噢,随便看,随便看。”

欧阳雪把那两瓶酒递了过去,两个老头接过来看了看,笑得合不拢嘴。

林放带着欧阳雪和赵倩走了一圈,给她们讲了祠堂的历史,然后说,“你们俩自己看吧,我和两个爷爷说点事。”

欧阳雪和赵倩便转着圈去看了,林放走到议事的地方。

“两位爷爷,我们镇上的苏镇长,想借咱们的祖谱看看。”

林二河摇了摇头,“祖上规矩,祖谱只对本村人开放,外人一概不借,不看。”

“林爷爷,人家是镇长呢,是研究历史文化的......”

被林放哀求了几句,林二河终于松了口,“上次我和你齐爷爷费了那么大劲,让你过继给齐江,你硬是让我们俩下不来台......”

“林爷爷,齐江非要把他老婆的外甥女嫁给我,她外甥女都怀上了,是别人的......”

“还有这事?”

“千真万确,都两个多月了,肚子都大了......”

林二河啊了一声,对齐大山道:“咱俩差点好心做了坏事。”

齐大山脸显愠色,“齐江这样对待一个后辈,确实不地道。”

不过考虑到齐江为村里人办了一些事,这两个老头只能叹了口气,转了话题,齐大山对林放说:“既然镇长要看,那就把复印本拿给她看吧,看完了早早拿回来。”

林二河强调道,“不过,村志不能外借,也不准外人看。”

齐林村和别的村不同,除了齐、林两姓祖谱外,还合记一本村志,主要记录的是村里发生的大事,如某家生了个儿子,某家娶了个媳妇,那家儿子打架,被打折了腿;甚至哪家儿子半年不在家,媳妇偷汉子生了娃,都记着。

因为村志的严肃性,历代都由辈分最高的文化人记录保管,平时不允许观看。只有在村里发生大的纠纷,族中长老进行评判时,才拿出来作为判断的依据。

可以说,齐林村之所以传承几百年而不散,村志起了重要作用。当出现纠纷时,只要拿出村志,历史纠纷便清清楚楚。

林放只知道村里有一本村志,但却是看都未看过一眼。

林二河取过一本复印版的族谱递给林放,又说道:

“族谱每五十年修一次,村志却是每逢大事就记录下来。这几年,我和你齐爷爷年纪大了,眼也花了,精力跟不上趟。林放,记录村志的事,交给你可好?”

“林爷爷,我得在镇上上班呢,哪有时间?再说,不都是族中长老记录村志吗?”

林二河长叹一声,“现在的人,都外出打工了,哪有心思管宗祠的事。你读过大学,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你接过这个最好。”

林放想想自己最近要做的几件事,觉得实在没有精力,而且记录村志是一件特别容易得罪人的事,却又不好推辞,便说:“两位爷爷,这样可好?你们再干两年,等我在政府里站稳脚跟,我一定来接你们的班。”

两个老头对望了一下,互相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林放又问道:“两位爷爷,为什么村志不能随便给人看呢?”

齐大山长叹一口气,“二河,反正以后也要传给他,今天让他开开眼吧!”

林二河从柜子里抽出一本厚厚的手抄本,翻开一页,指给林放看。

两个老头都没注意到,欧阳雪和赵倩已经转回来了,正站在一旁听着。

林放故意大声读道:

“林日海娶的老婆是邻村的,四年没有生育,就偷偷带着媳妇上观音台插旗借子,怕家里人笑话,没有告诉双方家人。他大舅子刘勤是多年老光棍,当时正好在观音台附近挖药材,看见有人插了旗子,第一个跑了过去。”

“林日海把媳妇的脸蒙得严实,刘勤没认出是亲妹妹,便钻进了被窝。完事后才被林日海发现,双方打了起来,从山上一直打到山下。后来经族里调解,刘勤赔偿林日海人民币两千元,两家再不来往。九个月后,林日海的儿子出生,智力低下,取名林大松。”

林大松......林放心想,这就是刚刚遇到的那个玩玻璃球的傻子,哥哥和妹妹生的孩子,不傻才怪呢。

又翻开一页。

“民国年间,齐小峰娶妻尤氏,结婚三年没有孩子,去检查过后,是齐小峰的原因,他没有生育能力。宗族商议过继齐小峰哥哥的儿子给他,他没同意。后面,齐小峰多次殴打尤氏,尤氏最终同意‘插旗借子’。”

“七月初八这天,齐小峰在观音山送子峰下面的平台插上两面旗子,把尤氏蒙着眼睛放在那里。双河村孙大壮、赵沟村赵三水看到旗子,先后赶到。九个月后,尤氏生了双胞胎,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长相完全不一样。”

赵倩听了,满脸绯红;欧阳雪却毫不在乎,凑上前问道,“爷爷,什么是插旗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