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议策(2 / 2)

于谦闻言只能无奈苦笑,皇帝这句话说的,以杨首辅如今的年龄,他还能再干十年?

别说十年后,五年之后谁还能压制住陛下?于谦只得劝了几句,然后无奈退下。

朱祁镇也知道,他的这个保证估计也就是勉强拉拢杨士奇,让其不在反对,可是对于庞大的文臣集体而言,恐怕就不好使了。

而对于压制文臣集团不让他们反对,也只有太皇太后了。

不过朱祁镇有很大的把握能够通过的,英国公所代表的勋贵集团是绝不会反对的,尤其这还是打着张忠遗策的名义。

不管是为了儿子的身后名,还是为了勋贵集团的利益,英国公都会力挺。

文臣中,还是有一部分“帝党”的,杨士奇再不反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想到这里朱祁镇决定,与太皇太后一起去文渊阁,是时候让太皇太后看看自己了,这场漫长的考试终于要到揭晓答案的时候了。

一旦及格,那么再以后,大明的天就真的成了任自己这条真龙飞翔腾跃的舞台了。

于是朱祁镇换上了比较正式的大红龙袍,然后去慈宁宫请太皇太后一起前往文华殿。

文华殿内,六部尚书,勋贵代表,已经全部到场,不过一会儿的功夫,文武双方就已经炒作了一团。

首先开口的就是王文,只见王文看向杨士奇道“首辅,京师关于张忠遗折的事情您怎么看?如此妄议朝政难道就没人管吗?”

杨士奇摇摇头道“我已经年迈了,很多事情顾不上了,京师流言,也不过就是流言,与朝政何干?

至于说你们的意见,不如等陛下来了以后,各部各抒己见议一个结果吧。”

意思很明显,这事儿我不管了。

王文无奈,只得看向内阁五大辅臣中主管礼部的胡荧。

胡荧淡淡开口道“张忠之言也不无道理的,诸位难道就没看过他的遗折?

不说将来如何,就说太祖之裔,就有秦、晋、周、楚、齐、谭、赵、鲁、蜀、湘、代、肃、辽、庆、宁、岷、谷、韩、沈、安、唐、郢、伊,共计二十四王。

齐、谷二王因罪夺爵,谭、赵、湘、安、郢五王无子国除。太宗三子,汉庶人在凤阳,三子封赵王。

仁宗先皇有十子,三嫡子,七庶子,分别是宣宗先皇,襄王和越王,随后有郑、靳、荆、淮、滕、梁、卫。

宣宗皇帝有陛下与郕王,再加上靖江王。

细细算来,当今天下共计二十七王遍布天下。

各位,若是仅仅计算亲王俸禄,每年不过二十六万担。

可是亲王子嗣,按照太祖所定,也是有五千担的,仅仅是谷王就有十一子,其他亲王子嗣繁多者亦是不少。

再加上郡王两千担,镇国将军一千,辅国将军八百,奉国将军六百,镇国中尉四百,辅国中尉三百,奉国中尉两百。单单代王一脉一年就要四万担。

加上晋王,沈王,仅是这三王,整个山西一年就要负担十几万担之多。

各位都是博学之士,就这样算算,数十年之后,穷尽山西之粮又能否支应的起这三王的俸禄?

要知道,山西地处九边,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还要供应九边,如今大同宣府两地之粮,就已经开始由北直隶供应了,如果用这些粮食供养藩王,再从哪里找粮食供应九边?”

王文听罢沉默了半晌,也变得无言了,虽说明知道胡荧在转移话题,可是王文很无奈,谁让人家是辅政大臣呢。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声音,是朱祁镇的声音。

却听到朱祁镇言道“说的不错,诸位既然已经开议了,就都说说,毕竟集众人之智,方能算无遗策不是。”

说完就扶着太皇太后一起进了文华殿。

文华殿内一众文武官员赶紧行大礼高呼“吾皇金安,太皇太后金安。”

朱祁镇与太皇太后坐定后,朱祁镇这才道“都平身吧,继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