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一旦自己入麓川,自己天然上的就是最大的领功者,自己又何苦招惹最能够帮助自己的保定侯呢。
至于说襄王三卫,只要大侄子不发话,自己完全可以从南征军中招募和挑选。
藩王和塞王的区别襄王还是能够分得清的。
就在这时,门外内侍高声通传“万岁爷驾到~~”
朱祁镇迈着步子走了进来,先是向太皇太后行礼,随后赶紧止住襄王不让他行礼。
嘴里连声道“王叔莫要如此,这里是祖母的居所,在这里只论家礼,不论国礼。”
襄王却是不认同,硬是躬身参拜,行礼完毕后才说到“国礼大于家礼,臣安敢坏祖宗礼法?吾皇金安。”
朱祁镇不得不受了一礼,随后以家礼向叔叔见礼,接着便按次分座。
不过这次,不论襄王说什么,朱祁镇都把他按在了上首之位。
这倒让襄王有些惴惴不安起来了。
太皇太后笑意晏晏的看着谦让的二人,出声道“好了,别推来让去了,皇帝既然让你,你就安坐吧。”
随后对着朱祁镇道“你来的整好,祖母这里有个事情想要求你一求,你王叔有心遵循移藩之意,地方也是你选的,我这个做母亲的就想给儿子求个总督大军的职位,不知可否?”
朱祁镇闻言内心微微犹豫,若是襄王随军出征还好,可若是有了职位……
太皇太后像是看出了什么,接着说道“你也别多想,就挂个职,你王叔也不求有权,只求有些许功劳在身就好。”
朱祁镇闻言答道“祖母无需多想,孙儿本也有意让王叔兼领军权的,其实不用祖母开口孙儿就有意与王叔商议,请王叔去麓川军中挂个职衔。
以后移藩也可快速形成战力,毕竟麓川之地战事是不少的。孙儿唯一忧虑的是,此事朝臣那里恐怕有些波折的。”
朱祁镇说到这里内心就是一痛,张忠之才的确惊艳,可惜身子骨却……
不过那个时候两人就对移藩有过讨论,能做到此事的现如今唯有太皇太后了。
至于朱祁镇想要波澜不惊的做到此事,恐怕还需要等上一些年月,等到朝臣们换了一批才有那个可能。
太皇太后又怎会听不出来朱祁镇没说出来的话?所以略微思考一番就点头道“行,此事我允了。”
朱祁镇闻言有些高兴道“多谢祖母,既如此,还请王叔多留些日子,毕竟再过些日子您就要快马加鞭的南下了。”
没过几日,京城之中就开始流传出一个小话本,由天桥说书人广泛传唱,总体概念就是仿照着“太宗与李卫公问对”的模式流传。
其中极大篇幅的讲述了皇帝与已经逝去的英国公世子相互之间就藩王、运河、卫所进行的问对。
而且用一个个小故事将其串联起来,使得满京城的百姓都对此津津乐道。
就连因为痛丧爱子而将自己关入祠堂的英国公在听闻过后都出府拜访各家勋贵了。
可惜的是有一处地方却显得很是压抑。
杨士奇府上,杨士奇看着于谦缓声道“我当年追随太宗,仁宗和先皇,见惯了大小战争,自太宗登基直到如今,哪一年是朝廷没有动兵的?
太宗朝仅仅是征蒙古就有五次,仁宗先皇天不假年,宣宗先皇又是连年征战,虽说大打没有,可是小打却从未断过。
到了本朝,光是较大的就有西北之战和如今的麓川之征。
如今外面这些话本,难道就真的没有推手?”
于谦低头抿了抿茶水道“老师,陛下的确有开疆拓土之心,也时常有效仿太宗之意,可是移封藩王如此之远,学生以为恐不是陛下真意,毕竟靖难之事影响深远。”
杨士奇摇头“影响深远?与削藩比起来恐怕没那么远的,这样的策略也可能是陛下的削藩之策啊。”
于谦听了微微愣神,随后低头饮茶,将眼中的惊诧快速掩盖过去。
他没想到老师不愧是登临首辅多年之人,竟然一下子就猜到了皇帝的心思。
不过身为皇帝与首辅的沟通桥梁,于谦还是问道“不知老师是何意思?”
杨士奇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对着于谦一字一句道“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