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为太子取字隆琥(2 / 2)

金丝殿宠后 婉婉有仪 3427 字 1个月前

这一日,宫里亦是同样的热闹。

因为云州一带陛下的捷报战功频传,京中皆是一片喜色,所以这一年皇太子的生辰便不用再拘着过了,自然可以好生庆贺一番。

太子聿的生辰宫宴借由他的祖母为之准备,有不少驻留在魏都的各国使节都争相为大魏的储君、魏帝的唯一子嗣献上了各色各样昂贵罕见的贺礼。

——起先,其实这些人都还是在观望之中的。

他们心中自然摸不准这一场战线拉长了的大战,到底最后的赢家会失败哪一方,又或者会不会是两败俱伤。

倘若大魏输了,那么别提再为他们的皇储君献生辰礼了,他们甚至都没有继续待在这里的必要,自然是转而去投靠于突厥人。

但是大魏赢了。

所以,为了得到这个庞大帝国的庇护,他们必须遵从自己君主的意思,想尽一切方法来讨好魏室皇室的欢心,以结两国之好。

漪娴生完孩子尚未出月子,所以太后也劝她在家中安心养着,不必一定赴宴来。

徐世守将他和妻子准备的给太子的生辰礼物送到了懿宁殿里。

那是一架战场上攻城时所用的云梯战车的缩小版模型,制作地十分精巧,就连驾驶云梯的士卒人偶都刻画地栩栩如生。

这辆云梯战车以一块上好的鸡翅木打造而成,佐以金饰,既花了心思又不缺贵重之意。

徐侯打开锦盒献给太子,太子果真十分喜爱,立马就取出了那辆云梯车,放在地上推动奔跑了起来。

这个年纪的小男孩,几乎都无法抗拒这种玩具的诱惑。

太后笑了笑,叫宫人将这云梯车收好,先放回太子房内的书桌上去,等宫宴毕了再给太子玩。

聿儿有些依依不舍地收起了一个个摆在地上的士卒人偶,交到宫娥们的手中。

太后道:“等再过几年,你要正经读书识字的时候,你爹爹定还要给你开讲习兵法的课,届时还有你的先生老师们来一一为你讲解这些东西的用处。”

说罢,太后又问徐侯漪娴产后恢复的如何,那两个孩子怎么样了。

徐世守连忙回话说漪娴恢复得还不错,生产之后人也是很有精神的,甚至她还要亲自喂养女儿,将女儿带在身边照顾。

“孩子们刚生出来的时候的确太小了,臣与内人心下亦十分惶恐,唯恐孩子们养不好,生怕夭折了哪个。只是一日日盼下来,看着他们睁了眼,一天一个样长大,心里又渐渐安稳了。”

“可不是盼着长大么!洗三、五日、十日……到满月、百日、周岁、三岁、五岁、十岁。再盼到孩子们及笄弱冠、盼到他们婚嫁成家,全都盼完了,还要等到他们生儿育女,叫你们做父母的含饴弄孙。

哎,让你们一步步往后头盼着的日子还多了呢。这做人父母,生下这些讨债的孩子们,活该欠他们的了。”

说到养育孩子的话题,太后上了年纪的人越发喜欢多谈,里里外外又是一顿啰嗦。

以前徐世守是听不大懂的,但是才刚做了父亲,他现在竟然也能有来有回地和太后掰扯起来。

光是说起他和漪娴刚生的女儿这段日子有些吐奶的话题,太后和他就啰嗦了许久。

“……好了,左右你宽心吧,孩子还小,吐奶也是常有的事。昔年圣懿小时候也吐的,后来……”

一旁的太子聿和堂姐柔宁都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对了,可给你们那两个新生的孩儿取名了?”

徐世守微笑着颔首,“取了。这些年里和漪娴想了不少的名字,如今总算能用在孩子身上了。”

“叫什么?”

“女曰舒窈,男名崇皓。字取舒悦窈窕,崇德皓月之意。”

“嗯,徐舒窈,徐崇皓,都是极好听的名字。”

太后笑着夸了两句。

“多谢太后夸赞。”

不过太后忽然又笑着将视线投向了一旁的柔宁,

“柔宁啊,你外祖父近来正在给你讲诗经里的文章,你可听出来徐侯方才有没有诓骗吾?他说这两个孩子的名字是取舒悦窈窕、崇德皓月的意思呢。可是吾听着,却不像啊!”

柔宁想了想,上前向祖母盈盈一拜: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这分明是取字于诗经吧?是《陈风》里描写男子倾慕和思念月下美人的诗篇。”

柔宁回答的自然才是那个正确的答案。

懿宁殿里的几位贵妇人们都不由得掩唇而笑。

徐侯和太后养女的这桩婚事,本就是因为徐侯自己先爱慕淀阳郡君在前,然后太后才为他指婚的,也有对他的拉拢之意。

这些年来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还有人亦含笑打趣道:“淀阳郡君自然是我们京中久负盛名的美人了,不过既已娶回了家中,缘何还要月下久望呢?白日里还看不够么?”

这个话题点到为止,众人说笑了两三句后也就不再说了。

倒是宫宴上,太后也想显摆一下太子聿的聪颖,对他道:“你君父在外面打了胜仗回来,老师们教了你几首诗经里的文章,届时你该背哪一首诗给他?”

太子聿思索了一下,旋即在众人面前字正腔圆地背诵了一首《棫朴》。这是首写周文王领兵用兵、大战得胜的诗。

聿儿年纪还小,婠婠在宫里的时候,也说不要太早就引导孩子去读书写字,否则反而会在孩子的手指骨头都没长好的时候,提早用坏了孩子的手。

所以现在聿儿的老师们也都是用口述的方式为太子讲解一些内容,当做是给他启蒙。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太子背得十分熟练,而且面不改色,似乎在他这个年龄,对他来说背诵这样一首诗并不困难。

自然引得一片喝彩夸赞之声。

看到储君有天资聪颖之象,宴上的老臣们心下当然高兴了。

毕竟就以皇帝宠爱皇后那个架势,这位储君很有可能就是皇帝唯一的儿子。

独生儿子么,要是还不聪明,那岂不是要完蛋了。

中午的宫宴毕,太后有些累倦地就要午睡了。

聿儿还不困,兴冲冲地还惦记着自己的云梯战车。

太后想起了一件事,唤来身边的云芝:“叫聿儿带着他的云梯车,去南江王府里,陪着那位玩一玩。明早上再接他回来吧,你也留在那照顾他一晚上。”

云芝欸了声,连忙收拾了两件太子聿的浣洗衣物,套了辆不起眼的马车,抱着太子聿出宫去了。

聿儿抬头望了望云芝,用很平常的语气问她:“嬷嬷,我们要出去见宫外的太娘娘吗?”

云芝道是,“到她跟前,你就不能说她是宫外的太娘娘,就叫她太娘娘就是了。”

马车驶入南江王府的后院小门前,王府的管家徐数亦是十分平静地开了门,领着云芝和太子聿进府。

太子聿怀抱着自己心爱的云梯战车,蹦蹦跳跳地就到了孟夫人的院子里。

这地方他的父母带他来过很多次,他早就熟悉了。

“太娘娘!聿儿来看您了!”

徐数在前头给太子开了门,聿儿一头就扎了进去。

这几年里,孟夫人的头发又花白了许多。

见到聿儿过来,她连忙抚了抚自己满面皱纹的苍老面庞,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上前小跑了两步,疼惜不已地将他搂到自己怀里。

“呀!聿儿!我的聿儿!”

“太娘娘,今天是我的生辰,今天我四岁了!”

“是啊,今日是聿儿的生辰。”

祖孙俩说起了话,云芝没有上前插嘴,默默地去了厢房铺床,留给太子晚上住宿时用。

午后的日光温暖宜人,庭院内,聿儿低头在地上推着他的云梯战车,将几个人偶摆来摆去,孟夫人坐在连廊下,一面擀着手中的面皮,一面含笑看着他。

她有时恍惚地一阵思索着,当年她的丈夫、她的儿子,他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般模样?

几十年了,她和那位陶皇后的恩怨也终于算是和解了。

她曾经怨恨陶皇后抢走她的孩子,陶皇后或许还嫌弃她的出身低贱、嫌弃她这样低贱之人的儿子竟然敢肖想皇后的女儿。

但是这都是上一辈人的事情了。

如今她们自己的孩子们都大了,甚至她们也都做了别人的祖母,看着儿孙绕膝,天伦之乐,这辈子也再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恩怨了。

孟夫人自知自己还没有傻到那个程度,她也知道陶皇后——陶太后为什么开始愿意让聿儿亲近自己这个祖母。

其实到底也还是为了利益。

让她这个真正的帝母喜欢这个孙儿,来日,若是万一万一她的皇帝儿子有了别的妃妾庶子,聿儿的储君之位受到庶弟们的动摇,可是若是靠着在自己这个真正的祖母这边的一点情分,只要她愿意开口劝皇帝几句,也能为聿儿赢得更大的胜算。

孟夫人心中清楚,可是她不在乎。

这位陶太后为了自己的地位花尽打算,然而她却是真正喜欢这个孙儿的。

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缘故。

得知聿儿今夜将要留宿在这里,孟夫人的心情更好。

聿儿并不十分认床,而且也很好带,她亲自哄睡了孩子,又在孙儿的床前看了很久。转身离开时,将一枚锦盒交到了云芝的手里。

云芝打开一看,里面正是一份孟夫人留下的亲笔书信。

信,则是孟夫人留给自己亲生儿子的。

她在信中以遗书的口吻留下了自己的遗愿,对皇帝说道,不论将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至少请皇帝看在自己的这个生母的一点点情分上,千万不可废弃太子聿。

她说,自己当了一回“帝母”,十月怀胎生育了皇帝一场,一生活着的时候都没有求过皇帝一回事,只有这一个最后的心愿,希望皇帝可以永远保全她心爱的孙子。

——这就是陶太后最后想要从她这里得到的最后一丝价值。

她给了就是。

云芝拿到了这封书信,面上喜色难禁,又赶紧对孟夫人说道:

“这两三年里,我们太子的课业还不多,太后会时常送太子到您跟前来玩的。”

孟夫人淡淡微笑:“好啊。”

不仅是为了孙儿,也是为了她那位儿媳妇,这些年来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