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惊动晋绥军长官部(2 / 2)

这也是常宁在日本人那里过的不错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常宁的身份和钞能力。

其中也有赵鹏寿的暗中帮助,只是没想到对方竟不声不响中打出如此耀眼的战绩。

这让一直关注常宁的赵鹏寿都有些不敢相信。

所以在刚刚郭宗汾叫出常宁的名字时,赵鹏寿根本就没有往对方的身上想,全因常宁给赵鹏寿的印象是能力有之,经验欠缺,想法灵活,决断不足。

若不是这份情报过于详细,赵鹏寿还不知道此时的常宁已成长太多。

想来老友要是知晓自家幼子的变化,会原谅其过错,老怀大慰吧。

听完赵鹏寿的讲述,常宁鲜活的形象印刻在了阎锡山和郭宗汾的脑中。

阎锡山开口道

“既然是印甫世侄,那便将他调入吉县附近防御总部吧”

闻言赵鹏寿和郭宗汾神色各不相同,赵鹏寿考虑的是常宁绝对不会答应。

从此次带领部队脱离日军来看,对方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的志向,虽说在晋绥军总部防守会十分安全,但这绝对不是对方想要的。

不得不说,赵鹏寿对于常宁还是很了解的。

要是让常宁知道阎锡山的这个决定,怕是宁可带着手下弟兄们打游击都不带投靠晋绥军的。

吃过了系统给的大鱼大肉,再让他回去啃萝卜咸菜,哪能受得了。

而十分了解阎锡山的郭宗汾却看出了阎锡山的另一重意思,还是对常宁不放心,但对方又与赵鹏寿关系匪浅,这个面子不能不给,那就只好放到眼边便于管理了。

见赵鹏寿欲要张口反对,郭宗汾忙道

“我倒是有个想法,不如将常宁所部放在太行山东部以南的常家村,那里地势平缓适合发展,而且背靠太行山,一旦抵挡不住敌人进攻便可以进入太行山深处,暂避敌锋。

最主要的是八路一直将太行山视为根据地,但也并未占据太行山全部区域,在此之前我军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驻军。

但此次听说常宁部不仅自身突破日军围剿,还救下八路一个团级武装,想来此时将常宁部放到太行山范围,八路那边也不会反应过激。

如此既能为常宁部寻到一处稳定发展区域,也能起到监视作用。

而且赵司令还与常宁相熟,到时将其归于赵司令麾下,也方便管理,不知长官意下如何?”

阎锡山根据郭宗汾所言来到地图前寻找,半晌后不断点头,心中想着不愧是号称智囊参谋的郭宗汾,既解决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又满足了赵鹏寿的期望,还给八路钉了颗钉子,可谓是一石三鸟。

赵鹏寿也在看地图,但当他看到常家村位置与自己防区距离时就觉得不妥,刚要说话便见郭宗汾不断给自己打眼色。

赵鹏寿是什么人?

那是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其心机又岂能简单,稍一思考,便猜到了其中原由,这才发现郭宗汾建议的妙处。

不过赵鹏寿比之阎锡山想到更多,郭宗汾这不是一石三鸟,而是一石四鸟,这最后一鸟便是交好自己,让他赵鹏寿承情。

晋绥军虽然掌握在阎锡山手中,但其中也有诸多派系,郭宗汾虽然是长官部参谋长,但他最大的短板是没有兵权。

在这个战火纷纷的年代,没有兵权就相当于老虎没有利齿,保证不了自身的安全,生命交托他人。

今日郭宗汾让赵鹏寿承了情,来日没准就能救他一命。

这件事就在三人几句话中定了下来,至于能不能收服常宁,这一点三人都没想过,这就是大势力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