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 开始(2 / 2)

皇上拢了拢衣袖:“紫禁城入夜凉气浸骨,更别提四面临水的蓬莱洲,明日一早你去将莞嫔跟惠贵人接回来,对外就说,莞嫔幽居期间,已思己过,朕念她一片诚心,特诏回宫。”

苏培盛忙笑着领旨。

九月初六,甄嬛及沈眉庄回宫。

当天皇上处理完朝政后,直奔永康宫。

相别不过两月,甄嬛却觉得思念难耐好似隔了长久的时光,她含情脉脉看着皇上,似乎要将分开的时间补上,还一遍遍追问皇上这段时间是否安好。

甄嬛眼里的浓情化不开,皇上也温情脉脉的回应了她所有的问题,包括暂时对敦亲王的处置。

甄嬛认真听着,直到皇上又告诉了她一事:“敦亲王意图谋反前,曾想向年羹尧借兵,还好密函被十七弟截了下来。”

甄嬛提了个假设性的问题:“那年羹尧接到密函会如何处置呢?”

年羹尧桀骜不驯屡次不敬皇上是事实,但涉及造反一事皇上心里一直持怀疑态度,他所顾虑的始终是年羹尧功高震主动结党营私会让朝局动荡,所以就算要按国法收拾年羹尧,但最后到底是让他活还是死,皇上并未完全做决断,只好朝甄嬛道:“朕不知道。”

甄嬛听出皇上口中未尽之意,在她立场年羹尧再不能留,不然前朝的父亲就有被反噬的危险,甄嬛先扬后抑的说了一句话:“臣妾想年羹尧不至于真的谋反,他舍不得眼前的荣禄,若真要冒险,他所得之物也不会比现在更多。”

皇上也明白这个理,只是敦亲王意图谋反一事让他心有余悸,所以他才不断试探,想得到一个年羹尧绝对不敢造反的肯定答复:“但年羹尧对朕已有怨怼之言。”

甄嬛敏锐的抓住了皇上对年羹尧摇摆不定的心,说出了决然不同之话:“他顾及华妃,所以不敢妄动,但臣妾好奇,敦亲王为何会找上年羹尧而不找别人?”

这话的含意极深,敦亲王到底跟年羹尧是何关系,连造反这样掉脑袋的事敦亲王都能通过密函告知,以此推断是否以前两人就有了这样的想法,甚至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并做了周密的准备?

皇上本就多疑听完这话,瞬间想到甄嬛的问题,前朝肯定有人会提出,他若是不能给前朝一个合理的交代,以后只怕众朝臣心思各异,同时中间还掺杂着华妃,皇上头疼得很,他抱着脑袋烦闷说道:

“朕再想想。”

都是聪明人,皇上的再想想,已经让甄嬛明白年羹尧留不住了,虽说她试探皇上关于华妃的处置皇上没明说,但打了大的还怕小的不成,在皇上低头的时候甄嬛唇角勾起了一抹志在必得的微笑。

皇上的烦闷过后,决定等敦亲王一事完全了结,就开始一一处理年羹尧的问题。

如今他已经习惯甄嬛在身边出谋划策,这晚他拉着甄嬛说了很多,有前朝,有后宫。

甄嬛也完美的担起了解语花的角色,各项事务都站在皇上的角度,考虑周全安排得当。

只是一方欢喜一方忧愁,甄嬛回宫后,华妃心中的不安愈发被放大,等听到皇上下朝就往永寿宫赶时,华妃在翊坤宫中彻夜难眠。

安陵容在永和宫里,严肃告诫各宫人,谨言慎行低调行事,无事最好不要外出,免得惹祸上身。

皇后则是坐在窗边,看着眼前的棋盘出神。

后宫即将迎来对华妃的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