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我在替明朝收拾烂摊子(2 / 2)

王三直接开口说,语气之中带着愤懑。

“朱元璋的八股取士,取的是聪明脑袋不假,也把从底层百姓一招登第的机会给足了,让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之中,超过六成的科举进士,都是四代内没有为官的基层出身。

虽然这是好事,但明代初年因为人口不足,留下来的隐患无法消弭。

科举,服务于皇帝,皇帝需要士绅家族去作为地方权位的延伸,但朱元璋又是一个不愿意放权的家伙,一开始或许没什么,因为他是开国皇帝,威望足够,一句话就能杀死很多人。

你有什么心思,也不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乱来。

但也正是这一套规矩,导致了所有人只需要读官方教科书,就能登科,那么其他存在,都会被排开。

包括,你认为的小道。”

王三拳头握了握,接着笑道:“当然,士绅在想办法夺权南北榜案,就是他们的举措。之后,一直到明英宗,土木堡一役之后,皇权实际上已经很难压住文官了。

然后,朱见深出手了,他是很厉害,但也很可惜。

朱见深彻底规定了八股的方案,也锚定了他曾爷爷朱高炽的大部分制度,同时也积极跟文官集团争夺,本来想要扶持勋贵,结果勋贵在东北犁庭扫穴,让他们打建州女真,他们偏生去坑海西女真,连带着东北臣服在大明麾下的女真,也颇有微词。

奴儿干都司的彻底消退,就是从朱见深发现,勋贵靠不住,这才渐渐消停转而开始用太监。

汪直、西厂……

所以,我就是发现了这些,才决定推行分科考试,然后择优录取。

将考试量化,将罪责定化,科举谁都能考,但考中之后,想要当官,需要再进行一轮政审、然后初步的观政。

既能摘取最聪明的小子,也能将其他小子,安排去其他岗位。

不是所有的岗位,都要读书的儒生,比如工匠类的、比如水利类的。

细化,是我这一朝的选择。”

王徵听明白了,也多看了两眼王三说:“很贵。”

没错,很贵!

王三这一套搞下来,很容易会造成不必要的冗员,这对于整个新顺朝廷来说,大概率会是累赘。

“所以,我推行国营。”王三笑吟吟,“士绅们出钱出力不痛快,既然不痛快,那就别靠他们,国营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国营的产业,只需要制定好初步的规则,在这个时代,都是最先进的办法。

至于冗员问题,这个很简单,没有价值,那就创造价值,多出来的官吏,丢出去开疆拓土。

我这一朝,能耐不错的官员,都得给我去边塞,想要混日子的,就去富庶之地。

然后,每个十年,杀一批混日子之中有罪业的家伙就成。

甚至不用我来,那些从边塞卷回来的官员,都会对他们下手。

因为他们会自己形成一套派系。”

“你真不怕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