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将军让边令诚心中感到异常舒贴他是宦官的残缺使他比常人更加自卑更渴望被人认可被人尊重既为监军在安西几乎每个人都对他恭敬有加可他心中却高兴不起来这种恭敬只是因为他是监军恭敬的只是他地权力;而李清却和别人不同他们是旧识他在宫中被压得抬不起头时李清帮过他而现在也没有因为他的达而过分讨好于他一声平淡的边将军却比边大人边监军更加让他感到诚恳和温暖。
他仰起头目光中闪烁着淡淡的喜悦我在安西这几年已经习惯了倒是侍郎也来安西让我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我也是
李清背靠着大树凝视着在水潭边排队打水的士兵感慨地道:天宝三年我从南诏归来第一次见到边将军那时你告诉我希望有一天被派到外地去已经五年过去了。可现在想来仿佛还是昨天才生的事。
这就叫光阴似箭。
边令诚拍了拍李清的肩膀叹息一声道:你到安西来看似平调其实是降职了你知道吗按理你应任河西节度使才对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地安西管的地方看似最大但实际上在所有节度府中地位却很低仅比北庭高一点还落个副职。真是委屈你了。
李清却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我倒不这样认为。有时后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在京城虽为户部侍郎。却很不踏实有无数人盯着你对你眼红得万分小心而且还随时随地会被调走降职章仇相国已经贵为相国却一夜间就被免职这就叫朝不保夕。到边防上来却不同没有人会关注你因为是降职往日的仇家也会将你渐渐淡忘你可以重新整理自己思路可以从容计划自己下一步的打算。思路清晰了步调整齐了怎么会没有重新走回朝廷的机会。边将军你说这些可有道理
边令诚暗暗赞许能将劣势化为优势就凭他这些见识此人前途不可限量而且皇上虽将他贬到安西却异常重视他命自己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要注意他和高仙芝的相处要随时报告可见他来安西是有深意难得他与自己有旧这条关系自己得将它抓牢了。
侍郎胸襟宽广边某十分佩服我很想助你一臂之力不知侍郎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尽管开口。
说完边令诚一脸期盼地望着李清他很想卖他个人情只盼他真的向自己开口。
边令诚的意思李清明白事实上边令诚也跟来疏勒便是他拉来的监军原则上虽不干涉军队调遣布阵但他却能影响主将地决策这便是李清将他拉来的目地希望通过他来改变高仙芝的决策。
李清沉吟片刻方淡淡一笑说起来我真有事情有求边将军可又不想让边将军为难实在难以启口。
边令诚嘿嘿一笑道:侍郎就直说吧若我办不到我想侍郎也不会提了。
李清叹了一口气将手中地一根枯枝折成了三段佯做沮丧道:在我走之前皇上曾找我去告诉我本来准备将我升为工部尚书可资历尚缺无法将百官交代于是便放我到外历练几年现在对于我来说立功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想请边将军和大帅说一说这次攻打朅师国的功劳便让给我吧
侍郎的意思是想亲自领兵边令诚略略有些诧异。
历史上攻打朅师国是高仙芝声望达到顶点的一次战役和天宝六年的小勃津之战比起来这次战役无论难度还是风险都差得很远吐蕃军被阻于小勃津而阿拔都军正在攻打耶路撒冷大食无暇东顾事实上这就是大唐帝国出兵去教训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所以这一战高仙芝根本没必要亲自出马派一个大将便足够但他还是亲自出战其目的就是想在李隆基面前捞取军功这是他地一贯作风。
对于李清却不一样他若能得到这一仗并且打得漂亮将极大地树立起他在安西军中的威望就如同他现在在豆卢军中的威望一样但李清不知道边令诚和高仙芝之间的内幕交易所以在言词中他反反复复要给边令诚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他来安西只是想镀层金然后回去升尚书。
这种错觉也同样要给高仙芝只有这样他对自己的防备之心才会降到最低。
当年我也曾率豆卢军和吐蕃人打过几仗自信还能带兵我就怕高大帅多虑所以才请边将军帮忙。
既然李清已经明确将此事定性为请自己帮忙那这个忙自然是要帮了边令城笑着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过几天我回龟兹时自会替你和高仙芝谈一谈我想他应该会给我一个面子。
这时队伍已经集合完毕只等李清一声令下便可开拔李清双手一撑从地上站起对亲兵道:传我的命令立刻出天黑前一定要赶到疏勒
呜~~低沉地号角声吹响一行骑兵再次踏上征程向疏勒镇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