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这两天脾气颇为暴躁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对府里的奴婢非打则骂整个杨府仿佛又回到了三九大寒之日起因是他的长子杨暄举礼部膳部司主事一职各个环节都已打通连李林甫都点头答应可批转到吏部时却被杨慎矜驳回非科举出身不予录用
其中缘由杨国忠自然明白分明就是杨慎矜挟私报复哪里是什么非科举出身否则他自己又怎么能做到御史中丞现在又兼了太府寺少卿一职但就算杨国忠知道他也无可奈何杨慎矜是吏部侍郎手中握有实权在火气无处可泄之际他的奴仆便遭了殃。
这天下午从皇城散朝归来杨国便将自己关进书房当然他不是为了读经阅史而是和他儿子的师傅前年科举状元赵岳商量长子杨暄参加今年科举一事。
进士科重诗明经科偏策属下以为公子基础不是太好可报明经科取中的机会相应要大得多。
赵岳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窥视杨国忠的脸色自李林甫将他安插到杨国忠的身边赵岳凭借他的才学很快便博得正思才若渴的杨国忠的信赖成为他的文胆但他也着实鄙视这个不学无术之人只凭裙带关系便飞黄腾达哪有李相国的半点城府和雅量。
而他地儿子更是狗屁不通。四书五经都没学完就凭去年捐来的举人也想参加大唐的省试哼实在是荒谬绝伦。
但脸上却不能半点表露他弯腰陪笑道:属下届时可为大公子准备十几篇策论只要公子熟记便可。
杨国忠虽然不学无术但毕竟当了近一年的京官也知道大唐科举决非背十几篇策论便可通过见赵岳说得轻描淡写。显然是在欺自己无知他心中微微恼怒当下便拉长声调道:上最好靠不上就进宫当侍卫去李相国当年不也是侍卫出身吗
说完。他狠狠瞪了赵岳一眼目光里流露出不满之意。
赵岳见杨国忠脸色不善急改口道:属下不是那个意思属下是说只要事先得到科考之秘再准备充分便有把握通过明经科考。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是我误会你了。
杨国忠脸色稍霁沉思片刻又道:不知今年的主考是何人
听说是礼部侍郎达奚珣为正吏部考功署郎中苗晋卿为副。
赵岳见杨国忠面露难色不由微微笑道:此事中丞大人为何不去求求相国。其实只需李相国一句话的事。
杨国忠醒悟却不肯在赵岳面前丢这个面子。便干咳一声肃然道:科举考试是举国大事。岂能因我儿子一人便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我身为御史中丞更要遵守法纪以后不得再提此事你好好给他温习考得过就考考不过就去做侍卫过几年我再荫他一官便是了。
赵岳心中暗骂其无耻脸上却面露惭色道:御史中丞高风亮节。倒是属下想得龌龊了。
这时外边传来急促地脚步声。管家在外面低声道:禀老爷庆王殿下派人在府外等候他要见老爷
庆王殿下派人
杨国忠的眉头诧异地拧成一团庆王之子李俅他是十分熟悉的但那只是酒桌上的交情象庆王专门派人来这却是头一遭找自己会有什么事他看了看赵岳便笑笑道:犬子正在后宅用功就麻烦先生了。赵岳会意便径直去了。
不一会儿管家领着一人来到杨国忠的书房内只见他不到三十岁模样儿俊美皮肤白皙但眉眼间却总透出一股阴戾之气若李清见到此人必定会大吃一惊此人正是当年海家唯一逃脱之人海澜的次子海中恒。
他逃到长安寻其姐但不久海家事其姐被庆王所休配入教坊而他因容貌俊美被有断袖之癣地庆王看中藏匿在身边改名为贾海他心怀仇恨曲意迎奉讨好庆王渐渐取得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心腹又被任命为大执事全权负责经营他的生意今天一早庆王李琮便派他来寻杨国忠试探双方结盟的可能性。
他上前一步先向杨国忠跪下行了一个大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我家王爷给杨中丞的亲笔信请过目。
杨国忠接过信先上下打量一下海中恒忽然问道:听你的口音好象也是蜀人你叫什么名字在庆王府内身居何职
海中恒起身再向杨国忠施一礼不卑不亢道:在下姓贾名海是王爷府中的大执事替他打点生意在下是成都人前年因家道败落才来长安杨中丞从前做成都县尉时我还见过杨中丞一面。
杨国忠闻言不由一阵呵呵大笑原来还是故人来请坐下说话。
杨国忠拉过两把椅子请贾海以后都称贾海坐下自己才懒懒地靠在长椅上撕开信皮抽出里面的信细细读了起来。
信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仰慕他刚正不阿才德两全罢了最后邀请他到庆王府中赴宴。
杨国忠翻来覆去看了两遍研究其中每一个字地含义还是看不懂这封信按理庆王是皇长子地位尊崇自己与他素无瓜葛甚至连话都没说过几句他也没有什么把柄在自己手上为何会忽然向自己示好难道是他又有什么内部消息自己要获高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