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王忠嗣的进劝(2 / 2)

大唐万户侯 高月 2619 字 2022-05-08

站在下的高力士虽然并未抬头。但他已经知道李隆基的心思王忠嗣竟大意说露了嘴。告诉皇上他与高仙芝会过面难道他不知道皇上召见他的真实用意吗当然高力士只是李隆基的影子他听得见想得到却说不出。

王忠嗣似乎并没有体悟到帝王之心地微妙变化他仍然叹道:杀死吐蕃赞普是每一个边关将士的心愿皇上确实不该调他进京有他在陇右。可让吐蕃不敢窥我锦竹江山。

李隆基一阵呵呵大笑是朕不知人啊你如此欣赏他。等以后有机会朕就让他去做你副手共保我西域平安。

若是那样臣愿意接受。

时间已近午该是用膳之时但李隆基似乎还没有食欲他随手取过一本奏翻了翻漫不经心笑道:这些年太子常在朕面前提到你说你是国之栋梁让朕好好用你看来他颇为念旧你来京已有半月可曾去看过太子

王忠嗣的背忽然有点僵硬了他虽耿直却不傻皇上此时问这话无非就是想问自己在太子这件事上的立场。

他摇了摇头道:臣来京以后身体不适便一直呆在府内还来不及去看望太子。

犹豫了好一会儿王忠嗣终于缓缓道:昨日韦尚书来探望为臣向微臣表达了太子的问候。

他不想说出此事说出来等于出卖了韦坚可他又不得不说不说也就意味着他背叛了皇上在个这两难的决择中对李隆基根深蒂固地忠诚让他终于选择了后者。

一旁的高力士忽听王忠嗣竟将这个秘密吐露出来他心中极为震惊这等于是向皇上告诉了太子的动向高力士刚抬起头来却看见李隆基的目光凌厉地射向自己他心中一突立刻低了头不由得暗暗叹息一声王忠嗣透露此事实在是不智他并非李清那样无背景的新人他久历官场身上已经有太多太子党的烙印李隆基绝不会因为他坦诚就信任他恰恰相反只会更加忌惮他。

王忠嗣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眼看太子被废在即满朝文武皆惧天子权相之威除了韦坚在为太子奔走再无一人出头而自己更是抽掉了韦坚脚下踏板他的良心在备受煎熬韦坚的话仿佛在耳边回响:将立太子废太子当儿戏一般那国家的稳定我大唐江山地稳定又怎么能保证现在太子将废而人人缩头言官不语相国失声只有我一人在为太子奔跑别人说我私心倒也罢了可你王忠嗣也这样认为。.

我保太子是为国而不是为一己之私.

终于王忠嗣忍不住了一咬牙腾地站起来缓缓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悲声道:陛下臣有一言进劝

李隆基眼中露出诧异之色摆了摆手道:爱卿请平身朕听你说便是

王忠嗣依然跪而不动他长长地吸了口气一字一句道:陛下开创鸿业到今天已三十余年太子自十年前受封常年不离深宫日夜承受皇上教诲。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而太子有德从不闻有过失不知陛下为何竟动了兴废之念臣伏请陛下思之。

且太子乃一国之本更不可轻易动摇昔日晋献公迷惑宠之言太子申生忧

耳出走国乃大乱;汉武帝威加晚年却受江充将祸及太子乃至城中流血使太子父子被小吏杖毙后知太子无辜失子之痛哀彻至深。

晋惠帝本有贤子为太子却信贾后之谗言以至太子丧亡。隋文帝听取愚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

诸般种种以史为鉴皆历历在目陛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长安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臣今日为太子请愿决无私念乃是为国着想为陛下担忧天日昭昭无愧于心请陛下听臣一句劝早日诏平息京中流言。

说罢他已是满脸泪水跪在地上砰砰磕头额头绽破了血流满面。

李隆基沉默了过了半天他才向高力士施了个眼色高力士连忙上前扶王忠嗣起来王忠嗣却缓缓摇头并不起身高力士无奈只得用手绢替他擦拭额头上的鲜血低声道:皇上年纪大了你莫要惊吓了他。

王忠嗣叹了口气将身子挺直背过脸去随手用袍袖将泪水和鲜血擦净惨然笑道:臣一时失态惊吓陛下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笑意却依然温和仿佛什么事都没有生王将军对太子果然是忠心耿耿这是亨儿的福气。

说到此他地眼角忽然闪过一抹杀机。随即消失不见只淡淡地笑了笑回避了王忠嗣的话道:自李清拿下石堡城我大唐便掌握了陇右的主动权朕一直想找一个熟悉吐蕃情况的主将去主持大局但想来想去还是你最为适合。朕若改任你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你可愿意去

王忠嗣见李隆基并不采纳自己之言不由万念皆灰他疲惫地站了起来后退一步半跪行了个军礼。沉声道:臣接旨.

王忠嗣退了下去御书房里异常安静静得掉下根针都能清晰入耳李隆基负手站在窗前凝视着山墙边一株黄灿灿的迎春花开得正艳十几棵桃树的枝干已经出嫩芽春寒料峭寒意依然十足这些春的使者仿佛记错了时间。一场绵绵的春雨使它们地步伐提前了。

但这一切李隆基却视而不见他的脑海里依然在回荡着王忠嗣的劝告。这和当年张九龄进劝故太子的话是何等相似。

难道朕废太子的想法真错了吗

他的心忽然有一点动摇了但这个疑问在他脑海一闪便过。刚刚动摇地心立刻便坚硬起来不太子勾结皇甫惟明欲行逼宫之事罪不可恕。

李隆基又想到了王忠嗣满脸鲜血忽然觉得他形象异常丑恶不由冷哼一声道:以为流点血就会将朕吓倒吗王忠嗣皇甫惟明来硬的你却来软的。一个小小的苦肉计就可以得逞了吗你也太小看朕了。

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心里在品味着王忠嗣告退前的最后一个建议:臣建议用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来接替臣的职务。臣推荐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推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

李隆基轻轻地摇了摇头嘴角上弯浮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他低声自言自语道:用郭子仪和李光弼那朕还让你去河东陇右做什么

皇上用膳.他他再也不犹豫猛地转过身来命御书房外当值的翰林入内声音低沉而又决断道:传朕的旨意调王忠嗣为陇右河西节度使校检工部尚书;命永王李麟遥领朔方河东二镇节度使另调金吾卫将军张齐丘为朔方节度副使兼灵州都督调岭南五府经略副使韩休琳为河东节度副使兼代州都督。

出这道旨意李隆基终于轻轻松了口气如此一来加上陇右的薰延光河西地王难得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事实上已经被他控制。

外患已肃清该是他收宫的时候了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冷冷一笑道:今夜开始便是上元灯会各地赏灯之人必定蜂拥而来你再辛苦一趟替朕去转告李相国就说这几夜要多派人手好好保护各观灯皇子及重臣地安全。

高力士想起刚才王忠嗣之言立刻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他答应一声转身便去了

忙了整整一个上午李隆基有些疲乏感觉也有点饿了便缓步走到门口正要传唤回宫却见当值太监鱼朝恩匆匆从外间跑来。

什么事

鱼朝恩上前垂手道:禀皇上庆王在宫外求见说有要紧事汇报。

他会有什么要紧事

李隆基摆了摆手刚要说不见可话到嘴边却又变了让他在外边先候着等朕用了午膳再传他觐见.

关于王忠嗣之死王忠嗣是在天宝六年被罢免天宝七年病死但老高觉得有点蹊跷;我们再看李适之天宝五年被罢免天宝六年自尽;皇甫惟明天宝五年被罢免天宝六年被杀;都是事隔一年后才死似乎有点巧合啊

正史上说王忠嗣是因不愿攻打石堡城而引起李隆基不满被李林甫和薰延光双双陷害而被罢免。但老高却认为王忠嗣之死还是种因在韦坚案上李隆基当时不废太子就是对王忠嗣投鼠忌器。升王忠嗣为四镇节度使也不过是迷惑他罢了所以仅仅隔一年便罢免了他大家只要仔细研究一下李隆基和哥舒翰合演地那场夺权丑剧便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这一段故事老高以后会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