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抠搜的要命(2 / 2)

“没事,我知道。”

林梅非常爽朗的说道。

李大花絮叨是真的絮叨,除了小姑子回来那天其他时候一家人相处的挺不错。

李明清拉着孙佳雪的手往回走。

吴丽丽死拉硬拽着张成明拦住去路。

“佳雪,我今下午和你说的话你和明清说了吗?”

“说了,只不过——”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吴丽丽打断:“那就这么说定了。”

李明清看着张成明一脸懵逼的样子就知道啥也不知道。

他翻了个白眼道:“什么就定了,定个毛线,光想好事,我可不想做你孩子的干爹,咱们两家的关系也没好到这个份上。”

张成明瞬间明白怎么回事。

他只觉得丢脸,老张家的脸面全被自家媳妇丢尽了。

这就是赤裸裸的巴结李家。

幸亏村里人不知道,要是知道得被笑掉大牙。

当初徐老婆子想和李家结娃娃亲可是被村里人嘲笑到现在。

“明清,女人家不懂事,别放在心上。”

“不仅不懂事还没自知之明,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去捡些柴火。”

啥玩意啊,老是有人想占他的便宜。

他又不是没脑子,一看就知道他们的曲曲绕绕。

小心思一个接一个没用在正事上。

张成明拉着吴丽丽就走,但吴丽丽硬是站在原地没走。

“你说这话就太过分了吧,怎么还骂人呢。”

“别说了,赶紧回家。”

“要回你回,你没听李明清说的什么吗,当着咱们的面说这话是真的没把我们放在眼里,还是一个村的,说话太让人寒心了。”

李明清无所谓的道:“大冬天寒心正常。”

说完他拉着孙佳雪离开。

要是拒绝的不利落,吴丽丽可能会以为还有机会。

到时候天天来家里念叨可就晚了。

她还大着肚子,万一出事再赖在李家可就真摊上事了。

虽说老张家不是这样的人但架不住吴丽丽发疯。

张老头见两口子站在那里问道:“干啥呢,马上天黑还不赶紧回家,外面这么冷还是屋里暖和。”

“爹,我们这就回去。”

王麻子还想等着在这里看热闹。

也不知道林家母子俩能不能把粮食弄回来。

想起来赵桂英的两个闺女。

孙秀红和孙秀花怎么就和王大凤不一样呢。

同样是当闺女的人王大凤是从婆家往娘家送东西,孙家姐妹是一心想从娘家搜刮东西送到婆家。

赵桂英和他想的一样。

养的两个闺女成了两个白眼狼。

“明清哥,你说林大娘能把粮食要回来吗?”

“还真的说不准,到了口袋再让吐出来可不容易。”

“那估计得大半夜才能回来。”

李明清看着每家每户的烟筒都在冒烟,估计正在烧炕准备晚上睡觉。

房间里冷嗖嗖的坐不住人,也就火炕上暖和。

各家各户在寒冬快来时都去山上捡了不少的柴火垛在院子里。

中午头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乡亲会挑着扁担去后山捡柴,几个人聚一小堆,说着家长里短。

第二天。

李明清一出门就见李老头站在那里朝林家看。

没想到老头还蛮喜欢凑热闹。

“爹,起这么早啊。”

“不算早了,我一出门就看见大街上全是人,也不知道林岩昨晚上怎么样了。”

“又林大娘在肯定马到成功。”

林老婆子一个人能顶两个大老爷们。

不过王大凤的娘家估计不是正常人,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家闺女弄到这个境地。

李明清个子高,一抬头正好看见林岩出门。

眼眶那里有些淤青。

看着怪吓人的,稍微偏一点就伤到眼睛。

看来昨晚上两家子人打起来了。

“林岩,昨儿个去你亲家怎么样啊?”

“粮食全部拿回来了。”

“拿回来就行,不过你媳妇儿呢?”

“在娘家。”

让她好好反省一下。

好日子过多容易飘,给好好长长记性。

乡亲们见好就收,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

好歹是两个孩子的娘,不可能真的把王大凤赶回娘家一辈子不回来。

老王家为了自个在十里八村的名声也不会让她长时间回去。

嫁了人的女人逢年过节的来家里看看就行,成天待在娘家是丢人的事。

不是每个人都像村长家想的开。

要不然李明兰只能继续回何家过水深火热的苦日子。

李明清推着自行车刚到村口就见闫兴国过来。

“你赶紧跟我到县城,等着你上台讲两句,今年你们村可出名了,镇长和公社的所有人都赞成你接受这个表彰。”

“这么猝不及防,啥时候决定的事?”

“也就前两天,整个镇上都换了你们村的粮种,等明年看看情况,要真的增产明显就全县推广。粮种站特别关注这个事,已经扯上大棚种了一点粮食看情况。”

这话听得李明清晕头转向的。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实在让他没想到。

“我就不去了,得去上班。”

“一中午不去而已,供销社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多好的扬名立万的机会,这么大的场合你不去?是不是傻。”

闫兴国怒其不争的说道。

他要是有这本事都不用人来喊,自己就去了。

“我是有功劳,乡亲们也有功劳,之前村长和大队长去过,我就不去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不是你弄来粮种也不会有如此丰收。”

“你赶紧回去交差,就说我没空。”

闫兴国翻了个白眼,但又非常佩服他。

“说没空还不如说你重感冒。”

“重感冒?你是不是忘了我是干什么的了?”

听了李明清的话他才想起来。

一身医术人尽皆知,重感冒没什么说服力。

起码公社的全部知道,县政府的人也差不多都知道。

又是登报纸又是去首都出国,一桩桩一件件就是不特意问大家也都知道。

县城就这么大点的地方,你说一嗓子我说一嗓子就全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