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谋划未来之医药发展(1 / 2)

前文说过,张云可以使用缴获加成系统的调换功能,将缴获空间里的大量物资调换为同品类物资,调换比例为国际售价。

目前,通过大量“占领”县城和村庄,击毙鬼子医护兵等,张云空间里其实也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和部分西药物资,可以兑现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西药,比如主流的消炎药物----磺胺粉。

虽然磺胺粉1936年就开始实验性临床使用,1939年已经正式投入市场,但是1941年以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孟烦了就是因为想得到磺胺粉,才偷了小醉的钱,害苦了这个心善的女孩。而张云哪怕以系统调换磺胺粉,其实也换不了太多,十分的不划算。

但实际上,磺胺粉是煤化工工艺的产品,实际生产成本极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人手一份的急救包里就装了一袋磺胺粉,可以供应美军士兵随意使用。说白了,不过是因为英美法等国家拥有技术罢了(因为1906年德国注册过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且已过期,各国不受专利限制,都可以生产磺胺粉,列强士兵们都可以较为轻易的获得磺胺药物,偏偏卖给其他国家的价格就很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不懂磺胺粉到底如何合成的,但是张云可是从后世的网络文学和小视频中知道,磺胺粉就是从染料百浪多息中裂解而成,且各国都直接发表了很多论文,也研发出来大量的磺胺类产品工艺。

这就很nice了。知道这些后,张云为有机化学组提供了大量的外国论文书籍,提供了百浪多息的生产工艺,指出了研发方向,然后布置这些专家们按照这些国外专家的思路,研究制定生产磺胺类药物的工艺。

如今,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测试,有机化工组已经研究出了三组不同的磺胺类药物生产工艺,正在进一步完善提纯工艺。另外,医疗组也在通过小白鼠以及部分病人,测试这个药物的过敏性,制定药物使用规范。

再过一段时间,张云就可以得到了至少三种可以投入生产的磺胺类产品工艺。如果张云再提供完善的生产设备,那正太军分区就可以正式生产这些药物了。

………………………………………………

既然可以生产磺胺类产品,那二战期间真正的“救命神药”盘尼西林(青霉素),张云也纳入了研究规划。不过,虽然张云知道青霉素是从霉菌中提炼出来的,但是1939年时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很少见,且也没有成型的工艺及产品,张云只能将原理告诉了医疗组,并提供了调换而来的公开论文,提供了研发的设备等,然后期望后面会有些奇迹。

张云对此倒是没有太过着急,只是让医疗组的专家们慢慢研究着。毕竟历史上1943年盘尼西林才小规模用于英美军队,哪怕是解放战争时期,欧美国内的盘尼西林价格也是极高,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