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银杏(2 / 2)

夏日摩天轮 长安清达 1151 字 9个月前

唐小纶说自己特喜欢银杏树,西安南郊有个香积寺里面就一棵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亲窦氏种了一棵银杏树,现在已经好几百年了。

曲靖噗嗤一笑,哈哈才几百年啊,我家老家有棵银杏树,就在自己家院子里,是一棵1065年的,国家还给挂牌了,属于国家保护树种。曲靖的家在陕北的延安,她家老院子里有一棵又大又壮的银杏树,老院子两排瓦房是多年前在陕北家里的一个老院子。在“好山万岭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的黄土高原,偏偏生出这么一块平平整整的小地,真是天赐神造。

老院子四方四正,像个石堡似的,围墙是用砂质块石垒成的,纹理分明,线条滑畅,精致得就像刚刚出土的文物古迹。院子东西各有一道双环大门,一南一北修了两层陕北风格的石窑。大门一推,双环叮当作响,门轴跟着也会呱吱一声宏响。有些年月的石窑,外形土气陈旧,古朴简陋,就像线条粗粝、手法原始的木刻版画。但夏天清凉透气,冬天密实保暖,住着也坚固结实,让人打心底里喜欢。

曲靖小时候在这里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玩耍。院子四周的杏树倒也不少,就长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沟边坡畔还比较散落,不整齐,乡里的人都说是这么棵大的荫的小的,所以不整齐,乡里也都不修整,放任其生长。

每年一到春天,粉白的杏花挂满了树枝,繁密地遮住了整条沟,多半月时间,才被殷勤的春风吹落化泥。初夏,黄澄澄的杏子压满枝头,杏子的清香,跟着呼呼飘过的高原风卷来,长时间顽固地缭绕在窑前窑后。果子又肥又大,又黄又亮,那些婆姨女子们就彼此相约,来到沟畔,采摘杏子,嬉戏拍照。那热闹,在笑声中火一样燃了起来。

老院子里栽种着几棵圆叶青杨,最大最粗的一棵长在院东头,和银杏树一左,一中心,树冠摊开来,能遮挡夏天头顶那抹最热辣的阳光,脚下的一大片清凉地最聚人气,是最天然又无可取代的华盖。每天总是爱干净的外婆主动值日,一大早就将院子清扫得干干净净、豁豁亮亮。石桌、石凳据说是从清涧买来的,春夏秋冬都被殷勤的院主抹得明光锃亮。无论吃饭喝茶,打扑克玩耍,乃至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这些都能派上大大的用场。

院里的水是定时来的,家家户户每天都会在同一时段提水洗菜。菜地就在窑洞后面的半坡,这些婆姨们个个会过日子,种地种菜都是一把好手。菜地你家一片,她家一块,种着嫩韭、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辣子、菠菜、香菜等。你家有这,她家有那,今天你吃我的黄瓜,明天我吃你家的韭菜,谁要包了饺子、蒸了碗饦、做了鸡鱼羊肉之类的好菜,张口就要,动手就拿,一点都不拘束。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就是吃着院子里的百家饭才慢慢长大了。

我在老院子一住就是十几多年,至今我都记着刚到院子一周后,那勤快的外婆打扫这院子的落叶,找哥哥们给我帮忙搬书的事。那是一个美丽的四月天,院子里的杏花开得正盛,却也偏偏到了下雨天。我的书不多,几十册而已,不过也满满一车了。当时我住到老院子,每个人都是熟悉的,一个人搬书上楼,要费很多时间力气,书还可能遭雨淋。正发愁时,一位操着浓浓清涧口音的年轻婆姨,一声吆喝,七八个婆姨就齐刷刷地过来,脚底下像安装了马达般利索,不到一个小时,书就全部搬到了楼上,码放得整整齐齐。事毕,我想招呼大家吃顿便饭。领头的清涧婆姨说:“不吃不吃,能给你这文化人帮点忙,是福气。”那帮婆姨也随声附和:“进了老院子,就是一家人。这是老院子每个人心中的语录。”这话说得真好!现在我都一字不差记在了心里。

二十年后,因老院子改造,许多人搬家了。老院子从生活里实实在在的存在,随即变成了空院子,外婆也不在了,家里院子里没人打扫了,院子的树叶落得能有一尺厚,老院子虽然荒废了,但院子里的那份情没有散,缘还尚在。每年学校放暑假我们还是会去家里的老院子纳凉,坐在银杏树下,吹着乡风,纳着凉,吃着水池里泡了半天的大西瓜,哈哈那叫一个凉爽啊。哪个人家里有事没事的,大家都来了。大家也会时常聊起那些在老院子里寻寻常常的烟火日子、幸福时光。

大家聊着外出上学的事,聊起同学在大学里投机被骗了的囧事,曲靖有人差一点就被骗了。

唐小纶说,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只有脚下的陷阱在等着你,识别陷阱,远离陷阱,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根本。可是又有谁能识别陷阱远离陷阱呢?时刻警惕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