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的对岸就是樊城,中间隔着汉江,这一段也称呼为襄江,为了方便,还是叫汉江。也就是沙羡竟陵那边的那一条汉江,在武汉的书友们肯定知道。
时值九月,是汉江流速最大的时候,其实这个时候取樊城乃至于北上击宛城,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古代不像现代,跨长江跨黄河是需要渡口的,全靠来往船只来渡。要知道,来往船只渡桥是双向的。曹操在取得了部分荆州部分扬州以及全部的徐州之后,为什么不选择把人马放到南岸去和孙权打陆战而选择自己不熟悉的水战呢,这就是一部分原因。
但是要说有没有桥,也是有桥的,黄河最早的桥梁是南北朝的时候吐谷浑人在青海造的。众所周知,青海那边毕竟是黄河的发源地,所以没那么急没那么汹。
而长江呢,则更早,是东汉初由公孙述造的,是为了抵挡刘秀大军的北下。不过造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桥,是一条浮桥,在现在的荆门附近。
咱们把视野拉回来,新中国第一条跨长江大桥是在武汉,于1957年通车,也就是咱们文章里的江夏郡沙羡县北面(现在武汉还有个江夏区,乃至有一条街道叫沙羡街)。跨江汉大桥也是在武汉,是一条铁路桥,稍早一些,是1954年年末通车的。
可见想要在大江大河上通桥,的确是难上加难,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的人一没办法抢滩登陆,二没办法过桥,只能选择和孙权水战。
樊城之前在刘表手里的时候,也有造过浮桥,是用来接收袁术赠粮的。后来汛期,也就被冲掉了。刘表逃到江夏之后,襄阳被刘度接手,樊城也就还给了袁术,双方保持了克制,虽然没有相见兵戈,但是也没有友好到造一座浮桥来联系。
后来李傕郭汜祸乱南阳郡,袁术也就逐渐失去了樊城的管辖,重新纳入了李傕的麾下。前番李傕用计,杀死了刘表,嫁祸给荆州,两岸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加上不少流民冒死泅渡汉江逃亡荆州,这让荆州不得不排查其中的细作,控制了流民的流入。也让李傕内外合取襄阳的计策流产,李傕也开始重视樊城的战略地位,遣人驻守修缮樊城,阻挠流民逃亡。
李傕回到长安后,樊稠被调来南阳郡,但是他并不重视樊城,让辛毗得了可乘之机。在刘贤谋伐益州的同时,辛毗已经和樊城的人马有了接触。
黄忠到了襄阳之后,接手了辛毗的细作,开始秘密准备渡汉江夺取樊城。前面说了,九月是汉江流量最大的月份之一,所以黄忠并没有选择造浮桥,而是准备夜渡汉江,登陆作战。
当年刘表在江夏襄阳是有一支水师的,刘表逃窜到江夏,也是靠着张允手上的水师顺利潜逃的。不过这支水师大头是蔡瑁的人,张允手上的人数量有限,加上张允不善经营,前番才让刘贤顺利夜渡汉江偷袭竟陵的。
蔡瑁的人后来在刘贤的安排下,转给了庞季和蔡和。蔡瑁则是调到中枢任校尉,算是小幅度的削弱襄阳派。
“庞将军,樊城那边可有消息?可曾安排妥当?”
“黄将军勿忧,季与牛首乡诸贤相熟,已在江北布置好了人马,咱们的船过去就能放人。今日汉江风平浪静,绝对无碍。至于樊城,已有大小官吏来信欲投荆州。”庞季微微一拱手,眉眼里看不出喜怒。
牛首乡在樊城西面,当年的张虎陈生就在周边盘踞,也是他孤身劝降的。
黄忠是老熟人了,以前还曾是蔡和的部下,后来被荡寇看重,在交益多有建功,加上他也是荆北的人,他心里还是比较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