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分兵与否势两难 奉孝计出讨玉璧(1 / 2)

魂回东汉 一条土狗吧 1321 字 9个月前

而刘贤这边,一面围住江州,一面向成都绵竹方向派遣大量细作探子,以求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刘焉领人走了,他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分兵去围,原因前文也表了。

江州是真的难打,演义里,三爷取巴郡就是诱出严颜,然后义释严颜。演义里这一段说的挺含糊的,说庞统死了之后,诸葛丞相兵分两路从荆州驰援雒城。

三爷这一路走的陆路,过巴东抄小道想要绕开严颜江州,严颜偷袭三爷,反中了三爷之计。三爷得了严颜之后,严颜说,从江州到雒城,都是我的人,我命令他们开关献城就oK。

而在荆州的诸葛丞相这一路呢,则领着赵云溯游而上,直奔雒城。刘贤也不知道溯游的是哪一条江,最有可能的还是长江。然后走江阳汉安(泸州内江),沿着沱江北上直达雒城。和张松李严走的是一条路,但其实走这条水路也要走江州。那既然水陆两条路都要走江州,为啥诸葛亮不在水上停下来帮三爷干倒严颜呢?所以只能理解为演义手法。

正史里,诸葛亮的入蜀路线是领着张飞赵云,从南郡至巴东郡,然后先下江州。下了江州之后,赵云分兵出去,一路打江阳郡和犍为郡,最后走犍为郡的郡治武阳去攻成都。

而诸葛亮领着张飞继续往西走,攻至德阳的时候,分三爷北上去取安汉阆中。自己则走东广汉沿途去合兵取成都的,所以有时候说三国演义有时候的确是一本小说,经不起推敲。

这个是网上找的,网友的名字叫都督,在这里感谢一二,如侵权立马就删嗷。

结合上述来看,江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这也是几番如此下来,刘贤都取不下江州的原因。人家人民内部根深蒂固,外无粮草军械之忧,手上尚有可战之士,孙子攻城都只能上善伐谋,你光靠兵力怼上去,怎么可能让你打下来。

相应的其实洛阳更甚,如果不是因为十八路诸侯给的压力太大,兵力太多,加上董卓主动弃了洛阳。光靠孙坚曹操袁绍,你怕连虎牢关都进不来。

刘贤寻了郭嘉徐庶辛毗文聘问计,文聘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道:“眼下张松将军肯定是在绵竹一带,若非如此,刘焉不可能分兵回师。但是我等不知绵竹情况,实难用计。若是张将军等人取了绵竹,我等应绕开江州,将刘焉留在蜀中。若是张将军等人未能得手,故意引我等入瓮,我等分兵,则自取死路也。”

”仲业所言极是,当务之急,应该与张、黄二位将军引为联系。据情布置,倘若贪功冒进,我等取益州之策难毕不表,还置二位将军于险地。”徐庶也是赞同文聘的意见。

刘贤听了两人言语,也是眉头深锁,一时之间难以决策。如果不分兵,张松黄忠的压力太大了,如果分兵,则很容易被分而破之。

历史上很多分兵用计的人,在当时都会承担这样的压力。成功了,就是知兵,寻到了战机。失败了,就是蠢笨如猪放弃优势兵力。孰不知无论分兵还是不分兵,决策往往都是深思熟虑的。

他望向辛毗,辛毗得了刘贤鼓励的眼神道:“元直仲业之言,甚为持重。但江州此去绵竹此去八百里,若是要等子乔情报,怕是早已失了先手。不若如此,我等且先不管刘焉与子乔,先取江州。取了江州,再观后效。”

刘贤眼前一亮,的确辛毗的计策是最合理的。如果苦等张松来信,至少也要十天半月,如果他领人在江州盘桓,无疑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抛开所有的层面,从最眼前的江州着手,遂开口道:“佐治此言,料已经得了妙策,何必藏拙呢。”

“主公,江州无论如何,都已经是孤城一座了。诸将守四面城墙,安能是顽石一块?孰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等只要找对了人,江州易手,不难。”

刘贤听到辛毗的话,仔细想了想。江州城里现在赵韪是头,严颜是大将,而庞义雷铜吴班等人则是各为副。之前辛毗掌握的庞义吴兰吴班这条线,在后面被证实是法正之计。吴兰身死,而庞义和刘璋关系莫逆,之前在涪陵就已知事不可为。严颜臭石头一块,雷铜则跟严颜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