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丢了襁褓,
风吹过脸庞,
一样的亲吻着我梦乡,
小羊儿醒了马头琴悠扬,
马头琴悠扬。
游子归来了,
泪水湿了衣裳,
涛儿河水洗尽红尘忧伤,
抬头望一望,
阳光万丈,
我的童年刹那回到胸膛。”
耳机中响起了韩磊深厚动情的歌声,看着窗外雄伟的奇观,陆海晨感慨万千。他轻抚着崭新的笔记本电脑挎包,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好男儿志在四方。我现在虽然离开了家,但我不能白在外面飘着,我一定要,不,是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闯出一番天地来,让妈妈看看!”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狄更斯的名着《双城记》开头的这句话,来形容大三后半年的生活,尤其是船舶学院大三学生后半年的生活,最恰当不过。
公共必修课,一种学时长、复习内容多、期末考试还不放水的人类发明,曾令多少船院英雄豪杰折戟沉沙,如今,它已滚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学期开设的,清一色的本专业必修加选修,学时短、讲义薄,期末监考的老师还脸熟,这种轻松拿学分的好事儿上哪里找去?
哦,差点忘了,这个学期还有一门公共必修课——人文学院开设的马哲。上课听听故事,期末开卷,也不用死乞白赖地考前突击,这样的公共必修课简直是比专业选修课还轻松。
如今的船院大三人,是彻彻底底的老油条。虽说大四的学生比他们多呆一年,但这多出来的一年经验,显然只起到小修小补的作用,部分大三学生对于如何巧妙地逃课、如何躲避系里各种名目的大会、如何隐蔽地将小抄上的答案誊写到期末考试卷上轻车熟路,他们混日子的主体技能已修炼完毕。再加上导员不像以前抓得那么严,学院每名大三学生的个人可支配时间,比以往要多得多。
如何支配这些时间,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有些人在大学过得很好,成绩很好,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具备相对较强的专业能力,如果按部就班的过好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他们毕业后能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们并不满足于现状,期盼毕业以后能有更好的出路。
与上一类人不同,另一些人在大学中过得很不尽如人意。他们急切地想脱离这种环境,看不上毕业以后能得到的那种所谓的国企内的稳定工作。
这两类人尽管出发点不同,但他们都视这个学期为自己积蓄能量的黄金时期,开始依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紧锣密鼓地努力。前者如准备出国的王晨,后者如坚定要考交大研究生的江晓哲。
江晓哲苦工程大学久矣。
从江晓哲到工程大学报到的那天,不,从他收到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开始,他的心就开始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
想当年,江晓哲是何等的辉煌。他通过在补习班整整一年的努力,终于考进了全省前100名。
他本来以为自己自此就要走上人生的巅峰,结果却栽在了高考志愿上——他以一分之差,无缘他的第一志愿中科大。
如果他的第二志愿填一个中不溜的985,还是没问题的,而且能妥妥地走这个学校的王牌专业。正如雪村在歌曲《小李飞刀》中唱的那样:“小李飞刀这个人哪,他是个农民,会武功不会做人。”江晓哲会做题不会报志愿,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将一二志愿拉开级差,而是在二志愿一栏填报了与中科大不相上下的南大,结果妥妥地漏掉了。最后他被三志愿滨江工程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