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承乾被废后,魏王李泰立刻入宫侍奉,大哥已废,苍天真是太眷顾自己了!现在谁还能与我李泰一争高下!!
李世民现在茶饭不思,日夜悲痛,眼见李泰尽心尽意的侍奉自己,昏头昏脑地对他许诺道:
“朕...朕会立你为太子的。”
李泰欣喜若狂,这么久的坚持,这么久的算计...总算没白费啊!
可谁知几天后,朝中大臣竟然针对太子的人选展开了争论,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李泰是最佳的选择,但长孙无忌却坚持立晋王李治。
李世民一时犯了难,他想起昨日李泰的话来,便给群臣们复述:
“”昨青雀(李泰)自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也。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父子之道,故当天性,我见其如此,甚怜之。”
意思就是李泰要在自己死前,把孩子杀掉,然后把位置传给弟弟晋王李治。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脑子转的极快的褚遂良立刻毫不客气地指出:“陛下你说这话有大问题!再好好想想!世间哪有等自己死后杀掉孩子,再传位给弟弟的?”
随即,褚遂良又切入正题,丝毫不给李世民留面子,表示事情到今天这个地步,和陛下你也有关系,你都已经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却又恩宠李泰,对他的待遇甚至都超过了太子,这才酿成今日之大祸。这才过了多久?不长记性?
最后,褚遂良又委婉的表示,如果你想立魏王,那就必须得先把晋王给安顿好。
褚遂良这话说的可谓是滴水不漏,一时间把李世民沉默了。这位一向果断的伟大帝王,竟然在踌躇很久后,丢下了一句“我不能尔”,就匆匆离开。
李世民跌跌撞撞的走向后宫,他猛然想起自己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那几滴不易被人察觉的眼泪。
“原来...原来是这样。父皇...儿臣也算是终于明白了。”
李渊看到了金幕中李世民的眼神,便苦笑着问旁边的李世民:
“儿啊,你现在能理解一些为父了吗?”
李世民呆滞地点了点头,他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如此精彩。
......
魏王李泰在得知这件事后,一下子急了眼。
太子之位唾手可得!怎么能被这个一向软弱的弟弟把水搅混?!
于是李泰终究还是犯了和哥哥一样的错误:急躁。
为了清除李治这一障碍,他自以为是地向李治施压:
“好弟弟,我听说....你和参与太子谋反的汉王李元昌关系不错啊,嗯?哈哈...不怕受到牵连吗?”
李治顿时被李泰的话吓了一哆嗦,李泰看着李治害怕的模样十分满意,大笑着出门而去。
李泰失算了。
李治虽然是个软弱的人,却绝对不是一个傻子。
相反,他很聪明。
自此以后,李治就经常在李世民面前唉声叹气,做出很担忧很难过的样子来。
李世民很奇怪,生怕这小子得了抑郁症,便连番追问。李治变十分委婉地把李泰威胁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世民猛然惊醒!原来这个自己一直看好的乖儿子,也他妈的不是个省油的灯!!!
再加上李承乾在被审问时披露了很多与李泰明争暗斗的细节,最后加了一句狠话:
“事到如今,都是李泰逼我啊!如果让他成了太子,那就正中他的圈套了啊!”
李承乾确实是对李泰恨到了极点,这一句话,就让李泰与太子之位彻底无缘!
那么,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了。
就这样,在李承乾和李泰斗的头破血流后,默默无闻的李治摇身一变,成为了太子,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精彩!精彩!太精彩了!”刘邦拍起了巴掌,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他可是看爽了。
其他帝王也感慨不已,纷纷在弹幕上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
“真令人意想不到...”
“好惨的李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