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劝降建德(2 / 2)

天下枭雄 高月 1704 字 2022-05-07

那就七十万了

窦建德长叹一声,青州六郡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八十万出头,超过八成的人都逃走了,难怪青州千里荒野,狐死尚且首丘,人皆念故土,青州民众竟弃故土北逃,我窦建德有罪啊

温彦博劝道:王爷应该知道民心思定已是大势所趋,今河北平定,各郡各县皆在推行均田制,实行耕者有其田,青州民众虽然无法在河北分田,但他们也有官田可种,租赋全免,官府还提供牛马帮助耕田,我南下时已是惊蛰时节,河北大地处处都在chun耕土地,一片生机盎然,相反,过了黄河后却是一片死寂,土地荒芜,村庄破败,和河北形成鲜明的对比,王爷还不明白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吗

窦建德低头不语,虽然温彦博说的话让他很不舒服,但他却怒不起来,他心里很明白,就凭他现在的力量还想杀回河北,几乎就是白ri做梦,他想阻拦隋军收复青州,也能是螳臂挡车,他其实已经熬不过今年了。只是。。。。。。

窦建德最终叹了口气,我窦建德不过是农民出身,被逼造反,也算是建立了功业,可称一方枭雄,我已年近五十,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我若投降杨元庆。杨元庆可能容我或许他现在不会杀我。但ri后呢他坐稳江山,统一天下之时,还能留下我窦建德这个后患

窦建德说的是心里话,他也天下枭雄,他明白枭雄之心,杨元庆绝不会留下他这个后患。纵然是现在不死,将来也不会留下他,这是他最大的担忧。

温彦博微微笑道:天下民心思定。就算王爷将来想造反,你认为会有多少人愿意追随抛弃自己得到的土地,抛弃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园。抛弃妻儿父母,有几个人做得到正如王爷自己所言,已年近五十,膝下又无子嗣,王爷还能有几年可活。如此,又为什么要造反楚王殿下心里有数,王爷其实反不起来。

窦建德摇摇头,就是楚王殿下心口不一。

温彦博冷笑了一声,说句不好听的话,王爷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楚王若想杀王爷,铲除青州余乱,只要派一支万人骑兵横扫而来,请问以王爷的两万军队,能抵挡住三天吗殿下若想杀王爷,还不容易吗何必还要留个后患。

温彦博的话使窦建德也有些疑惑了,他心里有数,他的军中只有几百匹战马,若真是一万隋军骑兵横扫而至,他的军队将一战而溃。

是的,杨元庆是很容易就能灭掉他,那为什么还要自己投降窦建德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温彦博叹息一声,解释道:这是因为楚王殿下已经心怀天下了,从大业六年王薄开始造反,至今已经七八年,江山凋敝,民生困苦,殿下实在不想再兴杀戮,所以他宁可宽容王爷,而且殿下亲口给我说过,当年王爷在河北征粮,并没有动义仓之粮,善待民众,就凭这一点,便可以饶王爷一命,王爷若降,可回乡养老,只要深居简出,不交结旧部,自然可以安享晚年,这是殿下的原话。

窦建德被说动了,他也很清楚,天下大势已定,就算自己想造反,也不会有人响应了,更何况他已年近五十,膝下无子,已没有了造反的jg力,他肯定是不会再造反了,只想平平静静地在故乡度过晚年。

关键是杨元庆是否会猜忌自己,有没有容人之量,听温彦博的语气,似乎会有人监视自己,这也很正常,深居简出,不交结旧部,这就是杨元庆的条件了。

窦建德背着手走到大堂前,望着院子里已经发出绿芽的柳枝,这一刻他真的渴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坐在自己老屋后的小河旁钓鱼,享受chun天的生机盎然。

好吧让我再考虑几天。窦建德终于下定了决心。

温彦博立刻起身笑道:那我就再等王爷考虑三天,三天后,如果王爷愿降,我们再具体商议投降事宜。

窦建德缓缓点头,那我们就一言为定,三天后,降或是不降,我给你一个正式答复。

温彦博走了,窦建德站在堂前久久沉思不语,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孔德绍慢慢上前道:王爷现在应该明白了吧我为何劝王爷不称帝

窦建德一惊,他这才明白过来,如果他称帝了,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孔先生也是劝我投降吗

孔德绍点点头,天下大势已去,王爷若不抓住这次机会,必将悔之晚矣。

窦建德也低低叹息一声,是啊我窦建德不慕荣华,不近女sè,只想在乱世中给河北民众一口饭吃,现在人心思定,河北已欣欣向荣,我又何必去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就算一死,也可以瞑目了。

。。。。。。

三天后,窦建德找到了温彦博,正式表示自己愿投降隋朝,温彦博这才取出杨元庆的亲笔信,信中杨元庆封窦建德为漳南县公,赏银五千两,赐田十顷,准他回乡养老。

十天后,罗士信率一万骑兵进入齐郡,接管了窦建德的两万军队,纵横河北的一代枭雄窦建德就此销声匿迹。

二十年后,年近七旬的窦建德在游玩蜀中青城山时感恙,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成都,而那时,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位曾经叱咤河北的一代枭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