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骑马来到西南角,这里已聚集了六七千步兵,大部人都没有了盔甲,很多人是光脚,穿着单薄的中衣,在寒风中冻得蜷缩成一团,也看不见盾牌长矛,约一半人手上有一把横刀,李孝恭回头望向火海中,士兵们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被大火吞没了,他长长叹息一声,这场仗让他怎么打下去
城头上站满了隋军士兵,三里外的唐军大营内火势迅猛,在夜色中清晰可见,士兵们议论纷纷,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战机,苏定方面带冷笑,他第一天到敦煌时就发现了敦煌的夜晚极利于用火攻偷袭,当时他是考虑偷袭李兆锦的营地,却没有想到最后用到了唐军的头上。
这场大火虽然不至于让唐军死伤惨重,但至少能给唐军士气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在军资上遭遇巨大损失,等对方粮草不济,士气极度低迷时,便是他出击的时刻。
大火一直烧到一更时分才渐渐熄灭,城外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狂风尖利而刺耳地呼啸着,漫天沙尘,遮蔽了视线。
次日,天渐渐亮了,风也小了很多,原野上露出了暗黄色的本色,朦胧的晨曦中,隐隐可以看见唐军大营,营帐都不见了,只剩下一片焦黑。
这时,一名斥候骑马疾速奔来,在城头下大喊:苏将军
苏定方探头问道:唐军情况如何
禀报苏将军,唐军已经不见了,他们已连夜撤离
苏定方一下子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气势汹汹而来,却连夜逃走,一次偷袭似的火攻便将他们吓破胆了吗
还有什么剩下的物资吗
回禀将军,除了几百顶烧毁的大帐,什么都没有剩下,粮食帐篷矛刺都被他们带走了。
李沙陀大喜,苏将军,敌军仓惶而逃,正是我们追杀的机会,下令吧属下愿率骑兵追击。
苏定方摇了摇头,唐军一样物资都没有留下,说明他们是有条不紊地撤退,他们的五千骑兵没有受到任何损失,昨晚都出营了,以李孝恭带兵的谨慎,他绝不会大意,绝不会给自己留下追击的机会,说不定这是他诱兵之计。
不可追击传我的命令,今天不准开城
数十里外的一片沙丘后,五千骑兵列队整齐,李孝恭头戴金盔,身披银甲,手执一杆马槊,目光冷厉地望着远方,在他们身后,唐军步兵已经远去,但李孝恭并不急于撤退,他在等待隋军的追击,或许他还能抓到最后的机会,真正的隋军只有三千人,其余军队都是李兆锦的凉军,他们整编的时间太短,还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唐军还有一线机会。
李孝恭耐心地等待着,一直等到中午时分,远远地,一名唐军斥候飞奔而至,启禀殿下,隋军没有任何动静,敦煌城的大门到现在依然没有开启。
李孝恭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伏兵之计已经被对方看破了,对方不肯和自己硬拼,他只得回头令道:撤军
五千骑兵调转马头,浩浩荡荡向常乐县方向而去,唐军满怀希望而来,却无比失望地撤退了。
长安城,唐隋之间的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主要就敦煌郡的地位和归属,两方争执不下,隋朝认为敦煌郡一直是大隋的领土,被李轨所窃,现在隋朝出兵驱赶凉队,夺回敦煌郡,是天经地义,敦煌郡理当属于隋朝的一部分。
而唐朝却坚持说李轨的凉国已经向唐朝投降,那么凉国所有的土地都应该属于唐朝,其中也应该包括敦煌郡,所以敦煌郡应该属于唐朝疆域,虽然被隋朝所占,但唐朝并不承认,唐朝认为敦煌郡应该是一块争议地域,达成的和解协议中并不包括它,也不包括伊吾郡。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无法达成和解协议,算起来,杜如晦在长安已经呆了整整半个月,双方依然没有妥协的迹象,再过两天,就要进入十二月了。
这天一早,杜如晦刚刚起床,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只听魏征在外面焦急地喊道:杜相国,太原紧急消息
杜如晦穿上鞋上前开了门,见魏征满脸兴奋,便笑问道:魏侍郎这么高兴,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正是
魏征取出一封信,急不可耐道:听送信人说,唐军已经被迫撤离了敦煌郡,现在敦煌郡和伊吾郡已完全被我们控制。
杜如晦眼睛一亮,呵呵笑了起来,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回家的日子就快到了。
,天气寒冷,老高也不幸感恙了,大家要注意保重身体,多添衣服,莫耍小伙,身体好才是幸福的保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