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指了指李渊,微微笑道:当年你和李少卿共修汾阳宫,配合得非常好,这一次朕让李少卿暂代涿郡太守,希望你们二位能替朕稳住涿郡后方,不要出一点差错。
臣将竭尽全力
这时,李渊对杨元庆深施一礼道:还望杨总管多多关照。
彼此彼此也望李少卿多多关照。
杨广点点头,对李渊道:李少卿先退下,朕对杨总管还要jiāo代几句。
李渊连忙退了下去,御书房里变得格外安静,杨广沉思良久问道:朕想知道,元家在幽州的势力还剩多少
陛下,已完成六成,还有北平郡和渔阳郡。
为什么会进展这么慢,现在已经是三月了。杨广的语气略略有些不悦。
回禀陛下,现在是辽东战役最关键的时刻,臣不想cào之过急,以免引发动luàn,影响到辽东战役。
杨元庆和杨广相处多年,已经深深了解他那种过河拆桥的风格,他如果过早地将元家势力清除干净,杨广又该将他调走,做事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对他而言,辽东之战就是一面最好的盾牌,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拿辽东战役做抵挡,这也是杨广的软肋。
杨元庆无疑抓住了杨广的软肋,半晌,杨广一句话说不出来,只得无奈道:难得你这么谨慎,说明朕没有用错人,希望你好好给朕守住幽州,不要让朕失望去吧
杨广摆摆手,让杨元庆退下去了,杨广有些疲惫,靠在软榻上闭上了眼睛明天他也要出发了,他头脑中思路杂luàn,需要好好理一理。
杨广将杨元庆任命到幽州这种重要之地,并不是他对杨元庆信任了,相反,他内心对杨元庆更加忌惮,因为杨元庆是用辞职来迫使他妥协杨元庆对他还有用处之时,他不得不让步。
但正是这种被要挟的让步,使杨广心中对杨元庆耿耿于怀,但一想到即将爆发的辽东战役,他又不得不将杨元庆之事放在一旁,只能等战后再慢慢考虑。
这时宦官李忠良把一碗热情腾腾的参茶放在御案上,低声道:陛下,该喝茶了。
杨广坐起身端起茶碗慢慢喝了起来,忽然问李忠良,承奉你说朕如果恢复典签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李忠良慌忙道:老奴不懂朝政,不敢妄言
嗯
杨广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当初宇文述给朕提出恢复南朝典签制度,其实朕并不赞成,因为朕有监察御史,这就足以强过典签那种小人制度,可是它却未必有典签管用。
杨广叹息一声,目光里充满了矛盾或许他过于专注,却没有注意到,身边李忠良眼睛里那种y冷的目光。
宦官就像一群生活在墙角中的人,卑贱的身份和扭曲的生理使他们大多数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y暗,这种y暗被他们牢牢禁锢在内心深处,如果制度出现了缺陷那么这团y暗就会破心而出.贪婪地吞噬甘甜如毒yào般的权力。
而在隋朝,这种y暗并没有破茧而出的机会,但是,它们偶然也会悄悄lu出这么一点点暗影。
李忠良的心中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既是来自于杨元庆的铁腕,也是来自于杨广的无情。
他的侄子韩驰昨晚找到他哭了一场,他被剥夺了军权,退回兵部,现坐在兵部外面的冷席上等待重新任用,而在他前面,还有几百名同样等待重新任用的军官,几时才能轮到他
我替他卖命一场,他却无情无义待我,
这是他侄子韩驰的控诉,使李忠良心中充满了恨意,他已经告诉杨广,他侄子被杨元庆清洗掉了,但杨广却是一笑了之,根本就不当回事,失去了利用价值,他的侄子就变得比狗还不如,冷酷的现实他心中充满了报复的渴望,但这种报复他不敢针对杨广,他的目标就转而对向了清洗他侄子的杨元庆。
李忠良快步离开了御书房,御书房内外一片凌luàn,宦官们正在忙碌地收拾装箱,准备明天出发前往辽东。
他来到紫微宫外殿,老远便看见一名shi卫军官坐在白yu栏杆上,tui有点不便,此人便是宇文述次子宇文智及,他以为父亲的功绩而重新入宫为shi卫,做了直殿将军,但背后却被人戏称为瘸tui将军,,他的瘸tui便是当年武举案中留下的纪念。
宇文将军在想什么呢李忠良出现在宇文智及笑道。
宇文智及回头见是李忠良,他吓了一跳,慌忙施礼,原来是李公公
李忠良眯着眼笑问:你父亲呢他几时出发
父亲明天和圣驾同时出发,李公公要找我父亲吗
我是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他。
李忠良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宇文智及道:告诉你父亲,圣上其实对杨元庆非常忌惮,他想找一个能监视住杨元庆的人。
本月历史榜月票大战惨烈,望书友们拉老高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