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首战惨败君臣欲盖弥彰(2 / 2)

正想着呢,又听到徽宗说,“光华,向童贯下诏,班师回朝吧,待时机成熟,再行出兵。”

杨光华应着,便跟王甫一道,离开了御书房,回去拟写诏书。

童贯接到班师回朝的诏书之后,便率军回到了京城。依照惯例和规矩,一场大战之后,无论胜负都应该有个总结。胜了的自然是要庆功表彰奖励,而战败的当然是要总结教训、理清责任、处分败军之将,责任重大的,甚至要以死谢罪。对此童贯自然非常清楚,因此他回到京城,第一时间跟蔡攸一起,先向王甫报到,一并请示善后如何处理。他想摸清王甫杨光华甚至皇上的脉之后,再写战况总结报告也不迟。

那天,王甫揣着一颗兔子乱蹦一般的心去见皇上,本以为至少要挨一顿训斥,可令他非常庆幸的是,皇上不但没训斥没责备自己,反而宽慰了一顿,还帮着自己开脱。可见皇上是真会体谅人,也可看出皇上对自己的呵护爱惜。此时,一看童贯和蔡攸回来了,忙让秘书给二人端上茶,自己迎上前去,拉着童贯的手说:“哎呀,童大元帅、蔡监军啊,辛苦,辛苦啊。虽然不能说劳苦功高,可是确实劳苦吧?看看看看,都瘦了。”

童贯的脸微微一红。他同样没想到王甫一上来竟然全是关心和体谅。就说,“太师啊,下官这次没有打好。没有给朝廷、也没给您争脸呢。若不是种师道这个天性好杀的混蛋惹事,还有那个和诜不听招呼,侯益呢,又情报不准不实就请求派兵,这仗绝对不会打成这样!唉,总之啊,还是下官太大意,也太轻信他们,听了他们的话,下官有责任,有责任,下官很自责。下官请求处分。”

蔡攸接上说,“我也有责任。”

王甫一直瞪着一双蓝幽幽的大眼看着童贯,似是洗耳恭听的样子。这两人站在一块儿,倒很是匹配,身高差不多少,看上去都很高大魁梧健壮,虽然童贯是个宦官,可在王甫的面前,从体魄上、气势上丝毫不输王甫。只是他打了败仗,这头无论如何也扬不起来,因此还是微微低着,脸上也很是局促。

王甫听到童贯没对自己没有丝毫的抱怨,但是却把责任都推到了下边人头上。他明白,童贯这是要甩锅,要推卸责任呀。但想想也又觉得欣慰,最起码童贯没有把责任往他王甫身上推,一丝一毫都没有。

王甫清楚,自己是有责任的。说起来,王甫虽然极力推动攻辽灭辽,但他却不了解军队的情况,更不了解宋军的实力,他只知道宋朝有近百万的军队,打个小小的辽国还有什么问题?他对宋朝的经济实力也不了解,他虽然听梁师成说过,现在朝廷的府库里,没有几个存钱了,下边的州府,也大多都捉襟见肘,甚至很多地方穷的快没有隔夜之粮了,老百姓逃荒要饭的,甚至吃树皮草根的都不少见。可是他仍然认为大宋朝,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辽阔的河山,全天下最大的一个王朝,只要想办法,那财富还不是随手就滚滚而来呀?还有作为打仗使用的兵器呀,攻城的器具啊,守城的设施设备用品呀等等,王甫更不清楚。他压根就不懂。这么一想,王甫就觉得童贯说的那个什么种师道啊,和诜啊,还有什么侯益这些人呀,把责任都推到他们头上,也有道理,不然,自己也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责任。

据王甫的了解,童贯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他自己绝对不敢跟童贯比,就连主管全国军事军队的太尉高俅都说童贯打仗厉害,这么厉害的人物,竟然打了大败仗,自己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因此他就对童贯说,“童太师啊,呃童大统帅,蔡监军,你们看这样好吧,咱们先一起去见一见杨太师,听听他怎么说。这事儿呢不是小事儿。毕竟他的话,大体就是皇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