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但形式不如童贯出征时那么隆重热烈,而且气氛也更加凝重,更加庄严。高俅的三万大军从大校场经过京城大道时,沿途百姓热烈欢呼着为朝廷征讨大军加油助威。高俅骑在漂白的高头大马上,英姿勃发,豪情满怀。这是高俅一生当中第一次率这么庞大的队伍出征,因此他的心情非同一般。
望着高俅率军远去之后,蔡京不知是欣慰还是担忧,总之表情并不多么灿烂,反而有点压抑,对杨光华说,“哎呀,杨太师啊,高太尉这一去,胜败在此一举了。如果再不能剿灭梁山贼寇,朝廷这面子啊,可真就挂不住了。”
杨光华只点了点头,没有说别的,但心里却有数。他断定,高俅这次征讨梁山,必败无疑。他的依据,一是高俅压根就懂得军事,更不会指挥大兵团作战;二是军队毫无战斗力,一击即垮;三是高俅居然带着歌女舞女,一心想的是贪欢寻乐,这样的元帅,会打好仗?最后,则是梁山军的强大力量,高俅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对手。
果然,高俅大军出征后的第十天,杨光华就接到了皇城司送来的关于朝廷征讨梁山情况的特别报告:高俅大败。
皇城司提供的报告,共两份,一份是皇城司情报人员侦测了解到的情况;一份是梁山内线提供的情况报告。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高俅率领十节度使及所带的十万大军,加上朝廷集训好的禁军,还有高俅的近身侍卫部队,共计十三万人,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扑向梁山。高俅为了谨慎起见,将他的统帅部安在了离梁山不到九十里地的济州城内。经过一天多的周密侦查和排兵布阵,第三天就拉开了战幕。共打了三场大战。
这一次,高俅接受了童贯的教训,知道梁山贼寇之所以能够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就是因为他们依据梁山水泊擅长水战,因此他带来了金陵的牛邦喜刘梦龙等水军将领。先用水军开路,不料,第一仗水军就大败。同时,高俅屯兵的两处大宫,被梁山放火将全部粮草烧了个精光,断了高俅的后勤保障。只在这第一战中,高俅就损失了水军将领牛邦喜;还有两个大将,都是高俅的得力干将,一个是左衣卫亲军指挥使兼护驾将军丘岳,另一位是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周昂。
朝廷的水军失利之后,高俅非常恼火,便驱动大军全面进攻梁山,拉开了第二战的战幕。可是这一战经过一天半夜的奋战,朝廷大军又是以失败告终,并且还被梁山俘虏了前宰相韩中彦的侄子韩存宝。韩存宝是十大节度使当中战力最强、威信最高的大将。宋江知道,韩存保的叔叔是韩忠彦,虽然退休了,但在朝廷威望很高。便让韩存宝给朝廷捎话,梁山有意归服朝廷,但是必须由朝廷招安才行,然后释放了韩存保。韩忠彦当年被徽宗罢相之后,到地方当了几年的知府,杨光华说服徽宗,把他调回到朝廷担任了翰林大学士。退休之后,杨光华又说服徽宗,给他加封了一个太师的荣誉。韩存保回到京城以后,找到韩忠彦,说明了梁山人的忠义和期盼招安的愿望。韩忠彦就直接找到杨光华,把宋江的话和自己的观点,告诉了杨光华。
杨光华便找来蔡京,把韩忠彦的意思变成皇上的话,说给蔡京知晓,又说,“宰相啊,你也应该听说了吧,高太尉在前线已经打了两仗,折损了数员大将,其中有两名节度使,还有水军将领,包括御前指挥使,这战况很惨烈呀。眼下呢,听说太尉正在重整部队。什么时候再进攻还没有准确的消息,很显然,太尉也很为难啊。再打的话呢,要打胜很不容易。所以呀,皇上的意思呢,再行招安。直接就让太尉在前线举行招安仪式就是了。”
蔡京自然也已经知道了前线的情况,他明白再打也没有打胜的希望了,只好说:“那好吧,就按皇上的意思拟一道圣旨,让高太尉宣布吧。”
这样杨光华就以皇上的名义,拟了一道招安梁山将士的圣旨,接着又以皇上的名义派去了皇上特使,直送高俅大营。可高俅却不想就这样收场。若是招安成功了,那他高俅的脸的确就没处放了。可是不招安,皇上的圣旨又来了,因此高俅就又捣鬼,在让人宣读圣旨的时候,做了手脚,读错标点,使圣旨意思跟原意大相径庭,结果惹的梁山好汉们又反了,第三仗爆发。结果朝廷大军又是惨败,高俅也被撸上了梁山。如果不是宋江一心一意盼着诏安归顺朝廷,担心杀了高俅会引起皇上震怒,致使招安无望,因此一心一意护着高俅,高俅早就成了梁山好汉的刀下鬼了。最后,宋江在真诚的向高俅诉说了梁山人一心盼望招安的心愿之后,把高球礼送出了梁山。之后,高俅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带着他的残余部队,浑身狼狈的回到了京城,十三万大军,剩下了不到五万人,而十大节度使几乎全部战死,高俅的亲随和朝廷禁军中的将领,也几乎全部战死。高俅这一战,也创造了大宋历史上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