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徽宗决定招安梁山(2 / 2)

徽宗说:“哼,三战连败呀。蔡京和高俅都是怎么想的?为何一定要硬碰硬地打?如此下去,朝廷还经得住折腾吗?换换脑子嘛,别管什么办法,只要让那帮人老实了,朝廷安定,国家安全,都好好的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就是最好的办法。最好不要打仗,打仗闹得到处不得安宁。既然你也认为,这招安是一件可行的事儿,并且利远远大于弊,那就去办,派人前往梁山招安吧。倘若蔡京和高俅他们还要打,那就告诉他们,有把握打胜就打,若没打胜的把握,就走招安的路。”

得到了皇上的明确旨意,杨光华回到办公大厅,决定派殿前太尉陈宗善作为朝廷特使,去梁山招安。殿前太尉,跟高俅这个太尉是有区别的。高俅这个太尉眼下已经是正一品跟宰相平级,因为他是全国军事三军统帅。而殿前太尉呢,是一个特别的职务,也叫都指挥使,为正三品。杨光华知道,这个人平时为人比较低调,也很厚道;做事严谨、稳健,与高俅没有利害冲突。派这样的人前往梁山招安,应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有了这种打算,杨光华就把蔡京和高俅请到了办公大厅,向他们转述了皇上的旨意,并以皇上的名义说:“皇上决定,让陈宗善作为招安全权特使,前往梁山招安。”

蔡京和高俅大眼瞪小眼,半天不说话,最后还是高俅憋不住了,说:“朝廷不能听这些人的,被这些人左右还能成什么大事儿?太尉府已经把部队都集合好了,也整训好了,粮草也已经准备齐备,一切都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这个时候突然又要招安。这,这叫什么事?”

蔡京不愧是老奸巨猾,先慢条斯理地问到:“杨太师啊,老夫想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杨光华似乎是不假思索般,很干脆地说道:“我倾向于你们两位的想法。可是呢,皇上有了旨意,并且非常明确,我们恐怕也不好驳回皇上的旨意吧?”

蔡京道:“那是那是。既然皇上有明确的旨意,并且招安的人选都定好了,只有遵从啊,咱们就执行吧?太尉呀,你的部队呢,一切还是按大战准备,防止招安不成。一旦招安不成,则迅速出击,绝不能让梁山这帮贼寇占了上风。”

高俅一听,明白了蔡京的用意,就点了点头。两人出了办公大厅,一边走高俅就抱怨道:“太师呢,这事有些蹊跷,一定是杨太师没有坚持原则,随波逐流,让那些小人的意见占了上风。再说,没有杨太师向皇上提交那些奏书,皇上如何知道?”

说到这里,高俅突然站住,愣了半晌,问到:“太师啊,童贯征讨梁山的事,皇上会不会已经知道了?”

蔡京慢悠悠地说:“已经到了这时候,皇上即便知道了,只要不问我们,也就先不要说,因为我们现在去跟皇上说,已经是马前不作揖、马后去磕头的做法了;我们不说,只要皇上不问,那就说明皇上对这事呢并不太在意,能胡弄过去就胡弄过去,只要这样过去了不就行了?如果我们主动的去说,反而会遭到皇上的训斥,甚至更严重。”

高俅一听,道:“也是也是,不过这早晚的事儿,我怎么就是觉得不能便宜了梁山这帮人?要把他们招安了,他们不但毫发无伤,还要到朝廷来做官,你我这颜面往哪里搁呀?杨太师他可以甩得干干净净,可你我呢?”

蔡京就说:“其实也没关系。这样,你我各派一个人跟着,表面上呐,就是保护陈宗善。反正呢,你的人也是他的下级,我宰相派个人跟着保护他,同时也给他当参谋,他还能说什么?但是,我们要如何如何......”

蔡京停下脚步,在高俅的耳边低声的说了一番。高俅听着,很是高兴的直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