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皇上也害相思病?(2 / 2)

杨戬本来在徽宗的寝室里查看徽宗生活和情绪的情况记录。这是杨戬每天的“必修课”。此刻听到徽宗发火,急忙跑了出来,代表张宁向皇上致歉:“皇上您消消气,消消气。回去我惩罚这个小子。小宁子,你不光不长眼啊,你也不长心,整天跟着皇上,这么些年了,不省事啊?”

其实,此时杨戬并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事儿发火,倒是徽宗自己一边生气,打断杨戬的话说:“杨戬,你也不透气儿,你带来的这些都有什么用啊?他们要学问无学问,要涵养没涵养,什么都不懂,我真不知道你们那双眼、那颗脑袋是干什么的?怎么能选中这些女孩子?朕宁可独身,也不要他们。以后一个也不要带,皇妃更不中用,没意思,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到这天为止,徽宗在艮岳里面写生画画,已经待了六天。这一天,徽宗一幅画都没有画成,心不在焉,没有精神头,眼皮也抬不起来。蔡京看在眼里,心里琢磨,不知徽宗到底又怎么了?他凭自己对皇上的了解,认为最起码是身边的女孩子不能激发他的灵感了,或者说,使得他没了兴趣,自然就没了激情没了创作灵感。

下午,一吃过午饭,徽宗就对张宁说:“收拾一下,回去。没意思,画不出什么作品来,根本就出不了精品。”

住在艮岳写生作画的这六天里,徽宗一直没有得到关于沈婉的消息。前三天还好,有那个替代品、也就是满口芬芳的苏州女孩。可三天以后,徽宗把那个女孩送回了宫里,就又开始想沈婉了。后来的三天简直是六神无主,不管画什么,心思都集中不起来。到后来,竟然坐在画板前半天,也下不了笔,一个上午一个下午的过去了,画板上依旧空空如也。对此,蔡京很是费解。他不知道徽宗前几天那么高的兴致,那么快的速度,并且画出的画也的确是够精够妙的。正常来说,应该是一旦灵感被激发,思路会越来越活,画出来的画也会越来越精、也越来越快。可奇怪的是,徽宗跟常规似乎不相符。

当然,个中原因,只有徽宗自己知道。张宁心里也有数,很想问一下徽宗“皇上也会害相思病?”,可他不敢问也不能说。正因这样,徽宗从艮岳一回到延福宫,就直接去了办公大厅。

自从徽宗带着蔡京等人去艮岳写生作画,杨光华就安排两个专人负责传送消息。一个是皇城司的一名校尉军官;一个是专门为他服务的两太监中的一个。皇城司的军官负责报送皇上安全及警卫和保卫情况;那个太监专门负责报送皇上饮食起居、情绪状态及行动变化等方面情况。而这名太监,也是杨戬的直接属下,本就是由杨戬给杨光华挑选的,跟张宁属于同级关系,也是好哥们。所以徽宗的一举一动,只要张宁知道的,他也知道。

杨光华已经从这名太监和皇城司军官的报告中,知道徽宗当天下午要回来,但是没有想到回来的这么快。他对徽宗的脚步声非常熟悉,所以徽宗离着办公大厅还有几十步远的时候,杨光华就听到了,赶忙放下手上的文稿,迎了出来。

徽宗这次去艮岳,是二十多年来,跟杨光华分开时间最长的一次。即便那次把杨光华赶回家去,宣称“不要你了”,也仅仅分开不到四天。所以,一看到徽宗匆匆走来,杨光华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心里酸酸的。这种感觉令杨光华感觉有点怪,但又实实在在说不清道不明。他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大礼说道,“臣拜见皇上,皇上辛苦。皇上收获一定很丰硕,定是硕果累累吧?”

徽宗从下了车,就低着头匆匆地往这边走,听见说话,才看到杨光华在向自己行礼,也只是稍稍的减慢了点速度,但是并没停下脚步,一边听着杨光华说话,一边就进了办公大厅的门。一进门就问:“有没有沈婉的消息啊?”

杨光华回道:“启禀皇上,没有任何消息。在您离开朝廷这六天的时间里,朱缅和苏杭二州知府那边都来报过一次,仍然没有任何消息。这不,臣本来想,今天下午专程去艮岳向您禀报一下的。可我刚要走,您就回来了。”

徽宗听杨光华如此一说,叹了口气,就走到龙椅前,无精打采,像霜打了的茄子般,一屁股坐了下去,脑际有个微弱的声音在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就彻底的失踪了,难道能上了天入了地?在我大宋的地盘上,她还能飞出朕的掌心吗?不应该、不可能啊。

徽宗仰头望着办公大厅的房顶,似乎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谁说话。杨光华和张宁,还有后边跟着进来的蔡京蔡攸和王甫,都静静的呆呆的看着徽宗那神态,杨光华和张宁心中有数,可那三人却如雾里看花,一脸懵逼。

就这样,徽宗望着房顶发呆,那五人呆呆地看着皇上,整个办公大厅里静得能听到徽宗粗重的喘息声。若不是杨戬来到,这种令人窒息的状态不知要持续多久。

徽宗一看杨戬来了,不等杨戬说话,就站起身来,说道:“算了,吃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