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徽宗写就《御制艮岳记》(2 / 2)

为了保证徽宗能够精力专注,不受打扰,又赶忙让张宁和小太监拉过屏风,给徽宗隔出了一个小房子一样的空间。又安排两个小太监在屏风的门旁一边一个守着,徽宗想喝水就送茶,墨汁快干的时候马上过去研磨,而杨光华自己也急忙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和奏疏奏章以及各种材料。

近两天时间里,只顾跟着徽宗审看艮岳验收报告、在艮岳游览参观,所有的文件材料、还有一些要处理的公务,就全都堆积了下来,必须加快速度处理。

各地上奏的奏章,最多的是要求秋后减免赋税的报告,还有向朝廷申请救济的奏书。这些报告和奏书,无一不是强调,近年来朝廷不断加重税负负担、不断增加地方上交各种名堂的钱款,导致财政高度紧张,各级官府债务沉重,更有陕西路、郑州路、京东西路等,占全国一大半省级行政区的地方尚未秋收,就已经将秋粮征收殆尽,而更有六个路的三十多个州府出现了饥民持续增加的趋势。

杨光华看着这些奏报,心里很是沉重。他知道,这些年徽宗无度的大手大脚拼命花钱,再加上蔡京、高俅、梁师成、童贯、杨戬和朱缅这些高官重臣肆无忌惮的将公家的财物变为己有,下面的路州府县各级官员也上行下效贪赃枉法,而原御使台、察院的御使和监察官们,被罢官或流放,新组建的御使台和察院,从最高长官王甫、到一般御使和监察官,全是聋子耳朵--摆设。没有监督的公权力,自然就成了各级官员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资财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和助力。又由于朝廷上下都知道,徽宗不愿、也不想,甚至讨厌听到有损官员和朝廷形象的消息,因而所有能够有机会有条件接近徽宗、或能够向徽宗进言的官员,全都明哲保身,只说徽宗喜欢听的、光辉灿烂的事,绝口不提与此相反的事情,更不用说直言进谏了。

杨光华看着这些材料,心里非常明白:徽宗治下的这个大宋王朝,如此下去,毁灭是唯一的下场和命运,大宋这座,从根基到最顶端腐朽透顶的大厦,坍塌已是必然,且已无药可救。

这一天倒是安静。直到下午,离下班还有一个时辰的时候,正当杨光华边看边思索着,突然听到徽宗叫道:“光华,快来快来!”

杨光华抛下手中的材料,就快步来到龙案前;与此同时他让张宁撤走了屏风。徽宗已经站起身,神采奕奕眉飞色舞地说:“快,快看看,看看朕写的这篇《御制艮岳记》,算不算奇文?今天朕的这脑子,简直就是泉水,直往外喷呐,堵都堵不住呀!去叫蔡京来,他在这方面是有些造诣的。你们一起看看,给朕提提修改意见,啊?满朝文武整个大宋,只要你们俩提不出意见来了,那就是算是完美了!”

杨光华笑笑说,“皇上您可真是神速啊,这么大的一个园林,这么多的奇景,单单要记叙下来,恐怕两三天都很难。而您浓缩下来写成一篇题跋式的介绍性文章,居然大半天就写就,臣要认真研究研究,好好学习学习。”

徽宗带着满腹的快慰满足和兴奋,说:“好,等蔡京来了,你们就先看吧。看完了一定要给朕多提提斧正意见,啊?朕要出去休息一下、换换脑子。”

说着,就步出了办公大厅,经过延福宫大门口的小广场,然后向湖边走去。

杨光华便让小太监去叫来了蔡京。蔡京到来之前,杨光华就已经看了一遍。两刻钟以后,徽宗背着手,哼着小曲,晃着脑袋,悠哉游哉地回来了。一进门就用洋溢着喜悦和急切的语调问道:“怎么样,看完了吗?有何高见呢?快说说看。”

既然有蔡京在场,杨光华自然就先不吭声。蔡京端着文稿,满面春风地说道:“皇上,您这概括能力也太强了吧?您只用几句话,就把那么丰富那么广博的内容全部概括了:‘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通篇无一字多余,无一句不精,真是篇千古奇文千古美文呀!老臣和太师刚才还在说,从春秋到本朝,没见过记叙风光景色这么好这么绝的美文呢!”

杨光华接上说:“这样的美文确实没见过。再加上皇上的瘦金体,刻成碑文,绝对千古流芳万世传颂呀!”

徽宗满脸的自豪与傲骄,说道:“朕自己也觉得写得还可,只是没有你二位说得那么高。不要这样抬举朕,要不朕会骄傲的。”

三人禁不住相视而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