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在脑子里这么一过滤,一分析,他发觉自己这个皇上做的,那真是通透啊,把身边的这些高官重臣看得是一清二楚。他认为,这也正是他能够轻松地征服他们、驾驭他们、控制他们、稳稳的坐着大宋江山的原因。
他相信,经过了二十年历练的徽宗皇帝,在已经创造了许多大宋历史纪录的前提下,不但能稳坐江山,稳坐皇位,而且还能继续创造新纪录新辉煌。对此他信心满满,没有丝毫的怀疑。
第二天早上,一到办公大厅,他就对站在大厅门口迎接他的杨光华说到:“光华呀,朕昨天上午给你说的,主持朝会的事啊,你没给蔡京说吧?”
杨光华说:“啊,我倒是给他打过一个招呼,但是呢,我没有说您让我们代您主持朝会,只是说,皇上有意呢,在累了的时候,给我们特别授权,让我们代皇上主持一次两次的朝会。不知臣这样说,是否妥当?”
一听这话,徽宗觉得杨光华说话真是滴水不漏,太严谨,太周密了,就点了点头说,“好,没什么不妥的。朕也想了,还是由朕来主持吧。你们呢,平时本来就忙,还有每天的常朝,你们两个还要轮流主持。视朝嘛,就维持现状。如果朕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再相机处理吧。”
杨光华心中的一块石头,扑通就落了地,顿觉轻松踏实了下来。此时两人边说边走,已经来到了徽宗的龙案前。徽宗刚刚落座,御史大夫陈中来了。
陈中远远的先给徽宗行了个礼,又跟杨光华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过来,把手上的一摞材料,放到了徽宗面前,只说了一句,“这是几份很重要的材料,请皇上御览吧。”说罢回身就走。
徽宗对这个陈中没有好感,他几次想把他革职开掉,要么把他赶到下面去,但都被杨光华劝住了;并且政和年间,还把他由御史中丞提拔成了御史大夫,当上了御史台的一把手。说来陈中倒也懂事,自从当上御史大夫之后,御史台动不动就搞弹劾的做法有了一定改观,比以前有所收敛。徽宗当然知道这肯定是杨光华做了工作。要不然,凭着陈中和御使台和察院那些刺儿头,他们是不会消停的。在昨天的早朝上,御使就又发难,并且在朝堂上跟何执中等人发生了争吵。徽宗当时极为反感,正因此他才不想再上早朝。
除了觉得上早朝太麻烦、不想再管这些事之外,徽宗也想眼不见心不烦,让他们去吵嚷让他们去折腾吧,我躲得远远的,玩我的乐我的,反正天下是我的,江山是我的,谁也拿不走,也没人有本事从朕手上拿走。可是现在来看,经梁师成那么一说,自己这个想法还不能实现,还需要再等等。而这个陈中又在此时,扔到这里这么一摞材料,该不是又要弹劾谁吧?就给杨光华使了个眼色说:“光华,要不你念给朕听听?”
杨光华笑了笑,说:“皇上,御使台的东西呀,有一些是必须只有皇上才能看、必须直达皇上的,也是皇上您必须要知道的,所以臣斗胆请您要不先搭一眼。若您觉得并非多么重要,实在需要臣念,臣再给您念。您看这样行吗?”
徽宗只好把那摞材料拉到眼前。眼光刚瞄上最上面一份材料的标题,他就浑身一震,便伸手把材料抓了起来,看了一会儿。一页还没看完,就哗的一下,把那份材料扔在了龙案上,用手拍着龙案说:“胡闹,胡闹!简直是要造反了!这些御使,居然胆敢攻击朕,这是诽谤,是诬蔑!不得了啦,竟敢诽谤诬蔑皇上了!朕一定要办他们,必须办他们!这次谁说也不行。你看看,看看他们都胡说些什么?”
徽宗已经第二次让杨光华看材料了,再说徽宗又因看了材料后发火生气,杨光华不得不把材料拿了过来。一看,大题目就很刺眼很扎心。题目写道:“皇上赶大集,唱大戏,荒唐至极,有失国格,有失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