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大封官宰相大作难(2 / 2)

杨光华一看,上面是新提拔委任的官员名单,从序号上看到,连朝廷、加上各地州府县的官员,共提拔了一千四百多人,最高的拟定为从五品,最低的为正九品。杨光华一边看一边就问,“宰相啊,这是什么意思?怎么突然提了这么多官?”

张商英忿忿地说,“我怎么能知道啊?郑居中说,这是根据朝廷下的诏书,就是皇上奖励的,都是进献古鼎和古器皿,还有进献各种宝物的贡献突出者。”

杨光华说,“这么快?诏书才下去三四天嘛。就算奖励有功人员,也不该这么多吧?你有没有问他提拔这么多官员往什么位置上放?”

张商英就说:“往哪里放?依我看,哪里都容不下,根本就没地方安置嘛。现在朝廷的各个部门,本来官员就够多的。咱们大宋的这个官吏体制啊,创下了历朝历代最复杂、官名官衔最多的纪录。本来就既有任实职的,又有任虚职的,还有荣誉的官衔,还有像员外一样只挂名不干事儿、报酬却不少的。你到朝廷各个部门看一看,一天到晚闲着没事儿、只抱着茶杯喝大茶聊闲篇儿的,都不少见。再提拔起这么多人来,朝廷就只管给这些人发薪俸,这些人却什么事都没有,就算是有心想干事,也有能力干事的人,他没有事儿干,无事生非,时间久了这朝廷不得乱成一锅粥吗?为什么要弄这么多官?连我这个宰相都不明白,你让下面的人怎么理解?”

杨光华听着张商英抱怨,心里就在想,皇上看来对提拔多少官员、这些官员能干什么事儿、朝廷应该设置多少岗位、配多少官员,并没有数。可是不管有数还是没数,只要皇上说的,别人是没有资格和权利挑剔和质疑的。于是杨光华便问:“那,宰相你想怎么办呢?”

张商英回答说,“我就为这事来请教你呀,要以我的想法,这些官员都不能批。可是,你要都不批,皇上肯定不高兴,特别是郑居中再到皇上那里去一反应,那我岂不是又成了罪人一个?皇上就不仅仅是呵斥我了,甚至我这个宰相的乌纱帽还能不能戴得住都很难说。所以我想呢,这样,让吏部啊,安排人对这些人做一下考察,如果确实还能够像点样的,就一律降格提拔委任。他们不是一共提出了一千四百多人的名单吗,从里面就选出八百多人,这样算是取了个大头,朝廷这里呢保留上一百来个,再向全国各州府啊,分摊七百多,这样负担也不很重,同时也照顾了皇上的情面,不至于惹得皇上大发雷霆。其余的,一律不予提拔委任。”

杨光华就说:“这个办法倒是行。可是,这是皇上要求奖励提拔的,诏书是皇上让我起草并下发的。对提出的这些人,宰相你可要明白,你增加几个可能没人说话,但是你只要去掉一个,郑居中不向皇上汇报还行,一旦汇报了,你宰相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张商英一听这话,坐不住了,就站了起来,两手在胸前对搓着,仰头看着房顶,好半天不说一句话。还是杨光华又打破了这种沉默,说,“我看这样,这些人呢,只给他定品级,不给他定官职,也就是说他们按品级拿待遇,不给官职呢,他就没有部门没有地方去上班,只给他们待遇和级别,这样他不至于扰乱办公秩序,影响正常的官员工作办公。但是这些有了品级却没有官职的人,没地方去显然也不行。可以搞任前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可以搞得时间长一点,比如一年,然后,根据国家发展需要,逐步安排消化。”

张商英一听,顿时面露喜色,“哎哟太师哎,我就等你这话。这个办法行!既不抹皇上的面子,同时又不至于对官员队伍造成冲击和扰乱。好。太师真有办法,还是太师厉害。哦,我再给你说一下那个王甫,也是这一批要提拔的人。你看,就是这个,”张商英就从那摞材料里抽出一张,指着说“这个人,三十二岁,京城人士,进士出身。因为他跟何执中的儿子何志在一起编修《九域志》,两人很投缘,好得恨不得一个头。何志带王甫到家中作客,何执中自然就见到了。何执中一见,就被王甫的容貌惊呆了,又见他很会说话,又听儿子说,王甫干事能力也特别强,正好皇上在选拔人才上,有个重要条件,就是先要长得英俊帅气,还潇洒;而这个王甫恰恰都符合,所以何执中就想把王甫介绍给皇上,并让郑居中,把他列入了这次受奖励的人员名单中。”

杨光华一听就明白了,就问张商英,“那你的想法呢?”

张商英说,“他是进士出身,只要他有能力有水平,本身就有学识,经过努力自然会能够有好的发展。可眼下,他才仅仅是一个正八品的官员。郑居中说,何执中的意思呢,想把王甫提拔成正六品的校书郎,说他有才学,文字功底深厚。你看,这成什么体统?提拔官员就这么随便吗?再说何执中刚刚当上参知政事,这就提拔自己身边的人,何况这个王甫跟他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仅仅是跟他儿子是要好的同事,他自己对王甫有好感,就要破格提拔。幸好,眼下皇上还没见到这个人,若是见到了,我看这事......”

杨光华听明白了,看来,这个王甫要提拔上来,是挡不住的。除非到不了皇上跟前,而一旦皇上见到了这个人,那肯定很快就会提拔起来。张商英如何能挡得住?杨光华自己当然绝对不会挡。且不说这个人的学识、能力,水平,才干,但就两条,徽宗就一定会提拔他:一,长得英俊潇洒帅气,二,会说话。所以杨光华就说,“这个王甫啊,以本太师的看法,你先不要表态,不要急,先等着皇上表了态,看情况再说。如果你先表态,把这人挡在门外了,皇上还没表态呢,皇上肯定又得批你,甚至连同以前的帐,就得跟你一起算。虽说咱这个宰相是为国家做的,可是呢也是为皇上做的,咱何必自找不痛快呀,对吧?”

张商英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儿,于是就说,“唉,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我听太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