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扬道无度引佛家抗争(2 / 2)

朱缅听了王升的想法,就十分肯定地说,“这个办法好,本官完全赞成。”

王升便说:“既然总管大人同意了本府的意见,那就这样办了?”

朱缅十分干脆地说:“对,就这样,办!”

王升心想,只要你朱缅同意了,你要想打我的小报告,那你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跑不了。所以,王升就按自己设想的,专门和朱缅一道,拜访了灵隐寺方丈延寿大法师。王升向延寿传达了皇上圣旨,特别说明,“皇上圣旨,无人敢于违抗。但本府又深知贵寺为余杭地区建设发展有大贡献,所以,本府提出两项措施,落实皇上圣旨。一,拟请贵寺暂改名为灵隐宫院,大法师暂改名知宫院事。待风头稍过,既行改回。二,请大法师约束贵寺所有僧人,半年内切莫外出化缘或讲经传教。若确有非外出不能办之事,只要到余杭以外地区者,请务必不要报出贵寺名号。大法师最为明白此中事理,不知此建议可否实行?”

大法师见知府都是在为自己和僧众们考虑,是为本教考虑,很痛快地接受了这一建议。

可惜,这样稳妥处理的地方官员,天下只有王升一人而已。其他地方一律严格执行皇上诏令,大张旗鼓的扬道抑佛,以至于道观里香火鼎盛,门庭若市;而寺院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甚至许多地方官员们为了讨好皇上,也为了创造业绩,横征暴敛以资助道观,很多百姓之家因此破产。福州郡守黄忠勉,公然在所管辖的十二个县内大肆敛钱,敛来的钱一部分捐给道观,另一部分则中饱私囊。

为了提高道教和道士的地位,也为了讨好皇上,各地加大对佛教徒的刁难迫害。不但寺院都改成了道观,管理寺院的机构也全改成了道教管理机构,僧人的服装全部改穿道服。

如此无道的昏招,自然会引起佛教徒的不满和抗争。

皇太子赵桓深信佛教。曾经策动佛教徒与林灵素斗法,但由于林灵素有徽宗的支持,结果佛教徒们败北。皇太子请求徽宗赦免僧人的罪,徽宗却当廷下诏,将僧人全部刺面发配到了遥远的海南。

襄洲有个僧人叫杜德宝,他在广场上点燃香烛,焚烧自己的身体表示抗议。地方官府将他拘捕以后,上奏了朝廷,请求严加惩处。结果,徽宗亲自下诏,将其刺面流放到了边远地区。

宣和六年上元节,徽宗在御楼上观灯。楼下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万头攒动,十分热闹。忽然有个僧人从人群中跃,出,用手指着徽宗,大声喊道,“你就是天子吗?你有什么权力敢破坏我佛教?我现在告诉你,报应不久就到,我并不害怕你,你能破坏掉我的服装,破坏掉我的佛寺,可是你能破坏掉诸佛菩萨吗?”

所有前来观灯的人,都知道皇上也在御楼上观灯,所以人们从四面八方往这里推拥。御楼下很快就挤得水泄不通了。这个僧人的高声斥责,声震夜空。所有人都被这斥声吸引,人们听清以后,顿时如巨大的马蜂窝被捅破,又如夏夜里骤然发洪水,嗡嗡一片,宽阔的大街上很快就乱成了一锅粥。徽宗刚听到第一句话时,还以为是百姓因看到他而兴奋地询问呢,可听到后来,脸色渐渐由红变紫,嘴唇急速地哆嗦着,手指也哆嗦着指着那人,颤颤巍巍地怒喝道:“抓,抓起来!抓起来!”

御林军和开封府的保卫人员费尽力气,推开拥挤的人群,冲上去把僧人抓了起来。开封府尹王宁带着自责的心情,战战兢兢来到徽宗面前,惶惶然向徽宗请示:“皇,皇上,臣失职。怎么处置?要不就先押起来,明儿审判的再定罪惩处?”

“还审什么?罪行不就明摆着吗?当众斥骂圣上,诋毁圣聪,蛊惑民心、扇动暴乱,简直胆大包天!要快审快判快处,务必严惩不贷!”

次日上午,经大理寺复核,下午就在法场公审,拟判击杖一百流放海南。可当那人被五花大绑着,押到刑场,看见徽宗亲自来观看时,再次高声怒斥到:“如何惩处悉听尊便,你以为你是天子,我就会因为害怕你而逃走吗?今日詈骂你,就是要让你看一看,你是毁灭不了佛教的!毁灭佛教者早晚会有报应的!”

徽宗当即浑身哆嗦,几乎晕倒,手指此人,吼道:“棰掠,棰掠!看他的嘴硬还是棰硬!”

顷刻间,那人便被砸成了肉酱。徽宗甩袖站起,愤愤地离去。旁观的民众被吓得面色如土,也有人恶心得捧着肚子要吐。

尽管佛教徒抗争事件频发,可是,毕竟大腿抝不过屁股,并且又是皇上亲自推动的崇道信道,佛教在整个徽宗朝越来越弱,整个大宋成了道教的天下。

徽宗乐在其中,他却没有意识到,这已经动摇了大宋朝的根基----百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