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问道,“你可知道公主走了吗?”
杨戬说:“按照礼仪,应该是今天下午走吧?”
徽宗就说:“我想再去看看,再送他最后一程怎么样啊?”
杨戬说:“要论道理,您是公主的亲哥哥,你当然该去送他一程。可您更是皇上啊,您是一国之君呢。您要以皇上的身份去送公主,可能就......”
杨戬想说,“可能就不太妥当”,可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来。因为他怕徽宗听了会不高兴,因此就只说一半,让皇上自己去掂量吧。
果然,徽宗想了想就说:“唉,那就不去了,在这里送她吧。”
说着话就站起来,默默的望着公主府的方向,不断的叹气,直到临近下班,梁师成来了,径直走到徽宗的御案前,跪下磕了个头,说:“启禀皇上,公主已经平安的走了。”
徽宗当时正望着公主府的方向,默默的望着,望着。听到梁师成这句话,呆了好半天才说,“走了吗?”
梁师成说:“走了。”
徽宗又问:“光华呢?”
梁师成回道:“杨大人亲自送的公主。按规矩,他不能出面,可是他不听啊。他要亲自送公主。他扶着公主的棺材,一直把公主送出了公主府,许久都不愿回府。”
徽宗就说,“唉,光华也是个多情多义的人啊,重情重义呀。公主怎么就这么没福呢?才刚二十岁,就早早的走了。唉!”
其实,岂止皇上夸赞杨光华重情重义?公主薨世的消息传开后,杨光华对公主情深义重的美名就由京城向四面八方传扬开了,杨光华从此成了大宋高尚品行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