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的话还没说完,徽宗就已大步流星往大殿外广场上停着的马车走去。只见广场上四辆马车一字排开,没有皇上专坐的六匹马拉的超大型御辇,也不是官员们常坐的一匹马拉的小型马车,全部是两匹马拉的中型马车。其实,这样的马车,只有在举行大型活动时,一品官员才能坐。四辆马车的后面,是队列整齐的御林军,正在随时准备出发。御林军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早已去了金明池,负责把那里的闲杂人等都集中在几个区域,防止他们靠近皇上的车船;另一部分沿街警戒;第三部分呢,就是紧随皇上的马车行进。当然,还有特别安排的那一百人,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另外,还有皇城司的特工或叫秘密人员,一律便衣,混在金明池一带的百姓当中,随时处置各种紧急情况;巡检司的警察们,则是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和现场秩序。
徽宗一出大殿门,看到有四辆马车,就问杨光华,“光华,我不是说过,乘两辆马车吗?怎么有了四辆?”
杨光华说:“皇上,这是为了您的安全需要,才这样安排的。如果乘两辆马车,不管您在前还是在后,都容易暴露目标。但凡有人知道您去金明池,想要在路上袭击的话,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您在哪一辆上,即便判断不准,两辆车同时袭击也很容易。那样是很危险的。您应该知道张良刺秦王的故事。有四辆马车呢,就无法判断皇上在哪一辆上,同时要想同时袭击四辆车,那是不可能的。”
徽宗这才明白,杨光华考虑的如此之细腻,这般的周到,令他又感动起来。他就问:“那朕坐哪一辆啊?里面的设施是不是都一样的?”
杨光华回道:“皇上,里面自然不一样。今天呀,我和杨戬陪您坐最后一辆,剩下的三辆,三位大人每人一辆,随便选。人的习惯思维,有四辆车,最大的人物,一定是坐中间的,至于中间的哪一辆,往往选前一辆。所以,今天您坐最后一辆最安全,御林军的精锐也在最后一辆的近前,况且,还有臣跟着您,您的安全绝对可靠。”
王诜忙凑过来说,“哎,宰相是第一大官,就坐第一辆;太尉比我官大,坐第二辆,我就坐靠近皇上的这一辆。”
说着,王诜就站在了第三辆车门前,对蔡京高俅说:“请吧,宰相、太尉大人?”
徽宗听着杨光华解释,心里一直感动着。此刻见王诜抢车,就笑着说,老东西,这可都是给朕准备的车,连这车你也敢抢?”
蔡京却说,“王院长啊,咱们都是老朽啦,还能坐几天?能坐皇上为咱们准备的车,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快上车吧。”
开着玩笑,几个人就分头上了车,马车启动了。
一路上空气清新,杨柳飞絮,蜻蜓和蝴蝶不时的在马车两旁翻飞。皇上坐在正上首,杨光华和杨戬分坐两边。为了让皇上看到外面的风景,杨光华让杨戬始终用手把车门的帘子挑着,皇上的眼睛一直往外看,看着外面的街景,看着外面的绿树蓝天,一边随着马车的颠簸前行,一边不时的说着:“多么好的天气,多么好的空气呀!哎呀,这感受,好久没有啦。做王爷的时候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啥时想去就啥时去。如今,当皇上,国务在身政事繁忙,不自由啦。”
一路走着一路看着,杨光华从徽宗那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里,读出了一种期盼。他知道,徽宗在期盼他巡幸京城时的场面,期盼那种氛围,期盼那种热烈、那种热火、那种激情澎湃、那种昂扬奋发、那种豪情满怀。很显然,徽宗看到的只是绿树蓝天,还有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偶尔飞过的蝴蝶和蜻蜓。再往远处,能看到一只两只的风筝。
徽宗一望见那只风筝,就感慨地说,“光华呀,你可知道,朕也是最喜欢并且最会放风筝的,朕还会做呢。哎呀,放起风筝来,那种感觉,真的叫心旷神怡啊!朕特别喜欢放雄鹰风筝,最喜欢的是那种自由的飞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的那种感觉。可惜呀,现在没有机会放了。”
说罢,长长的叹了口气。就在马车到达金明池岸边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了锣鼓喧天乐声嘹亮,紧接着就听到“皇上万岁,万万岁!敬祝皇上万寿无疆”的呼喊声,这声音令徽宗浑身一震,接着就站了起来,就要亲自去掀门帘。杨戬眼疾手快,两只手把门帘全都掀了起来。徽宗竟探出了上半身。杨光华担心马车一晃,会把徽宗晃倒,就跪着用两手拉住他的袍服下摆,随时准备徽宗一旦跌倒时接住。
随着马车的靠近,徽宗看清了,是一大群百姓,在高呼着口号,还有乐队;再往前走,他看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场面:有人举着一幅巨幅的画像,那画像上的人,是那么的英俊潇洒,帅气阳光,并且眼神里透着一种尊严和高贵。他仔细端详,才看出,那竟是自己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