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光华夜访求王诜(1 / 2)

三天后,蔡京带着张商英,把这次运动中受到处分的五百多人、受到嘉奖和提拔者三百多人的名单、还有最后的处理结果,放在了杨光华的面前。蔡京说:“这个名单,还要不要让皇上看,由你来定吧。”

杨光华看了一眼材料,又看着蔡京说道:“哦,先把这个名单放在这里,我看过之后再说吧。”

蔡京觉得杨光华对这份名单,似乎不太在意,就又加上一句:“哦,不过,这个名单呢,里面有些学问,我的意思是,能不让皇上看,就最好不让皇上看。”

张商英插上一句,说:“这是皇上下诏让开展的,不让皇上看怎么行?”

蔡京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背着皇上代皇上下诏,搞这些动作,只有他和杨光华知道。当着张商英的面,杨光华说话很是严谨,没想到蔡京自己说漏了。杨光华就补上一句说“嗯,宰相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尽量不给皇上添麻烦,皇上日理万机实在太忙。但不管皇上多忙,该给皇上看,还是要给的。你们先回去吧,我看一下再说。”然后给蔡京使了个眼色,蔡京就带着张商英告辞回去了。

杨光华把那份长长的名单,展开来仔细看。他所了解和熟悉的一些人,受到处分的,从降职直到革职,都仔细看了一遍,有的还看了由吏部附上的材料。他们中,有的是跟蔡京政见不合,有的是曾经反对过蔡京,也有的是替元佑党人说话,还有的是不赞成照抄照搬熙宁变法经验,总之,就是跟蔡京观点不同、行动不一致。

受到嘉奖和提拔的,全部是蔡京的亲戚、好友、同学、政见相同者,还有拼命巴结蔡京者。

还有一些被处分者、被嘉奖或提拔者,杨光华并不熟悉,他就把这些名单全都抄了下来。然后他又让杨戬叫来了张商英,把摘抄出来的名单递给他,说:“张尚书啊,这是那些被处分的人和嘉奖的人中的一部分,我对这些人呢,都不太了解,比如他们的出身、背景、工作履历、政治观点等等,麻烦你把这名单上的人呀,都给我标注一下,尽快拿给我,要不然我向皇上禀报就没有依据”。

张商英一听,杨光华要向皇上禀报,觉得这办法才是正确的。接过名单一看,共三百六十八人。张商英心想,杨光华才在朝廷任职二年多,能有五百多了解的,还有不少是熟悉的,这水平,连自己这个吏部尚书都难以做到。由此,他对杨光华的敬佩和服气又加重了一成。同时,也觉得皇上看人真够准。顶住巨大压力,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硬生生把杨光华从官场白丁提拔到了正一品官员,皇上确实够厉害。

用了三天时间,张商英把那三百六十八人的情况,全部写成书面材料,交给了杨光华。

杨光华又逐一分析研究。他发现,这三百六十八人中,受处分的二百多人,有一部分是属于跟蔡京的观点不一致,还有一部分,是平时跟蔡京没有交集、或者说没有关系的。那么剩下的近百人为什么受处分?从材料上看不出来,这就令杨光华有些莫名其妙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人没有问题,正常做官为什么要给人家处分?当然,从杨光华的心思来说,蔡京处理的越多越好,大宋的官场越乱越好,可他需要弄明白。要搞清楚蔡京到底想干什么,以便于掌控住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但他明白一点:蔡京不但狡猾,而且手段也是够毒的。在向徽宗推荐提拔蔡京的时候,他曾让御史台和吏部,给他搞过一份关于蔡京履历和工作表现的详细材料。从那份材料里,他算是比较全面地看到了蔡京的整体面貌。由此,他觉得,蔡京既然把这近百人放在这份名单里,肯定就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自己若不搞清楚这一点,那就是盲人摸瞎马,这样做不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不利,也不是他杨光华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