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的话,等于给了蔡京尚方宝剑。杨光华转身对蔡京点了点头,蔡京也微微点头以示回应,表示心里都有了底。
接着,蔡京便派人到架阁库,把当初上奏的那些奏章全部提了出来,搬到了蔡京在中书省设立的临时办公室,逐一翻查。
杨光华和蔡京都知道,当初皇上下诏说的清楚,无论说的对与错都可上书,并且说对的嘉奖,错了也不追究,这就激发了很多人上书的积极性。当然,也确实有人因上书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这一查不打紧,一下就查出了一大批有问题的。当然,这些问题的程度差别非常大。有的本身就是普普通通的乡间读书人,没有多少见识,因而也只是写了些无关痛痒的话;有的是有学问,但也没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还有个别的则是学问比较深、官位也不低,因而就提出了比较尖锐的问题。例如:有位翰林院的正五品翰林学士,就对以前的党争进行了激烈的抨击。经过十多天的详查,竟然查出了五百多人。如此之多,总不能全部处理吧?因此蔡京就决定先推出三个小官儿以投石问路,看一看朝野的反响再说,同时也看一看皇上是什么态度。于是,蔡京便从这五百多封有问题的奏折当中,找出了三封去向徽宗禀报。
本来,蔡京想不用请示皇上,就对写这三封奏章者进行处分,然后听动静观风向,再决定往下的步骤和措施。可他又想:处分官员这种事,本不算什么大事,可涉及到此事的特殊背景,这样做等于皇上自己打自己的脸,弄不好,他蔡京要背锅的。因此必须慎重再慎重,绝不能大意失荆州。所以,必须请示皇上。
蔡京带着那三人的材料,往垂拱殿走的时候,正在批阅奏章的杨光华,突然听到徽宗叫他:“嗨,光华,快来看看,我这里得到一份宝贝,绝世宝贝”。
杨光华一听,急忙抛下手中的笔,几步就跃到了徽宗的龙案前,小声问道:“皇上的东西都是宝贝,难道还有更绝的宝贝?”
这句话刚出口,他的目光就触到了奇异的画面,瞬间他的头就如过电一样,“吱”的响了一声,接着眼前划过一道刺眼的白光。他使劲摇了摇头,然后瞪大眼再细看,正巧这时徽宗已经把案几上的那幅画托了起来,并且往杨光华的眼前举了举,说:“你看,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世珍品,《牧牛图》啊”。
徽宗的这句话,加上他看到的真实图像,他身体里的那个李煜竟然差点儿就蹦了出来,他暗暗地咬牙,咬牙,咬得后牙槽生疼生疼,同时两只手拼命地攥拳,攥得嘎巴嘎巴响,感觉面部定是扭曲了。徽宗一看他这样的表情,立即特别纳闷特别惊奇地问:“怎么了你?不舒服吗?”
光华看到的,果真是李煜一百多年前的得意之作。为画好这幅画,李煜费了很大的力气和心力。他亲自到乡下,去看过牧童在田野里牧牛的实景,并且去了三次,每一次都在那里待上大半天,他看得非常仔细。正是因为他观察的非常仔细,所以他画的也就非常逼真。他在被掳到开封府来的时候,牧牛图被宋太宗赵光义看中要了去,尽管他非常不甘心,非常不想给不愿给,可是万般无奈呀。站在房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是人家的阶下囚,他不能不从,也不能不舍手。可是,当赵光义拿走的时候,他的心如刀绞,犹如割掉了他的舌头或者耳朵。他心疼了好几天好几夜,那些天他吃不好,睡不着。这是他积蓄了半生的生活积累和绘画才华,才迸发出灵感画出来这么一幅、他认为最理想的画作。他万万没想到,如今这幅画竟然又到了徽宗的手上。当然,好在徽宗自己是也个大画家,跟一百多年前的李煜惺惺相惜。
霎那间,像过电一样,杨光华的脑子里“噌噌”地蹿着火花,随着一阵剧痛,这些想法一闪而过,听到徽宗问他,他使劲摇了摇头,用力憋住一口气,半天才很是费力的回道:“啊,对不起啊,皇上,我,我夜里睡觉,有点受凉了,您看我这状态,让皇上您担心了,还请,请皇上多多谅解哦”。
徽宗心里急着让光华评画,对光华的解释也没怎么在意,只顾说道:“你懂画,虽然你画画不如蔡京,可是,你品画评画,那是三个蔡京也不敌,包括东坡先生,我觉得要论评画,恐怕也没有你的水平高啊。所以呀,我得到这幅绝世珍品,首先要跟你共享,让你也好好的品一品,享用一下人家李后主这个水平。你来看哈,这幅牧牛图啊,画的那是十分的精妙。你看这个小牧童,他坐在这头老黄牛的身上,你再仔细的看牛身上的肌理,那是条条分明。这头老黄牛,它正在悠然自得的、很仔细的吃着地上的小草,由此可见,李后主作为皇帝,他在画画上是真花了很多时间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就这点呀,我还真得好好向人家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