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华说:“喜欢喜欢,都是我喜欢的。”
杨光华心里却在想:为什么全是我喜欢的?难道他的口味跟我一样?会有这么巧的事?就不由自主地问道:“请问王大人,你也喜欢这些菜吗?”
王诜说:“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我并不都喜欢,这里面只有两个菜是我喜欢的,并且我吃菜都是吃更高档次的。不是既要考虑你注重廉洁,又不能影响了你的胃口,尽量点你喜欢吃的,还不奢侈的吧。”
杨光华这时才感觉到自己在人情事故方面,在场合上还真的是有差距。真要想做成大事,就得从细节入手,这方面自己还差得远呀,还要好好修炼。
两人一边喝着,王诜就问:“你知道我为什么请你吗”?
杨光华说:“说实话,真的不知。我就是觉得总是吃你的喝你的,多不好意思啊,我是晚辈后生,理当我请你才对,如果不是朝廷的规定,那我早就请你了。”
“差矣差矣”,王诜的头摇得跟拔郎鼓似的“我听皇上说了,这一次我能够又提一级,成了个正四品,多亏了你呀,唵?”
杨光华想,看来不像有些人说的,王诜是个不着调,不靠谱的人呀,人家还是知恩图报、明事理会办事的嘛。关于王诜提拔的事,他想起来了,就是那一天皇上在跟他商量,朝廷各部门的官员提拔调整方案时,杨光华没有看到王诜的名字,就给皇上说:“这个名单里为什么没有王诜呢?”
皇上说:“朝廷不是从太祖时就有规定吗?驸马是皇上的近亲,最高只能到五品,不能担任朝廷的重臣高官。王诜早就是正五品了。”
杨光华就说:“这一条我知道,我还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呢。皇上,我能说说我的看法吗?”
徽宗脸色似乎有点不悦地说:“你看你看,我不是说过嘛,你跟我之间,别搞得那么严肃紧张,轻松点随意点。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
杨光华被徽宗说的脸上有点发热,但也能听出徽宗说的是真心话。就又说:“我觉得吧,王诜曾经是驸马,这不假,可现在老公主毕竟已经去世多年;王诜也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最起码他是曾经的皇上老师啊,这个人呢,被有些人说成是不务正业,老不着调。其实,以我看,要看安排他干什么。这些年,因为朝廷的那个规定,只给他一个五品的级别和待遇,并没有实职,他一个大活人,整天没公务干,不就得自己找自己喜欢的事干?这就是有些人说他不着调不靠谱的根源。”
“一个人,你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能发挥它的作用,那他就是人才;放错了位置,他就是庸才,甚至是废物。比如说您不是一直想建画院吗?章惇在朝的时候,千方百计阻挠,再加上先帝当时还没走,就一直没能建。现在章惇离开了朝廷,先帝也安稳地走了,您当然就可以建画院了。把画院建起来以后,总得有个人管吧?王诜本来就对此事很积极,又是大画家大书法家,由他管就很合适。然后,把画院象翰林院一样,定上一个级别,让王诜在那里做最高长官,肯定是美事一桩。再说,驸马不能担任高官这个规定呢,有道理,但是也不必要教条的去执行。最高只能到五品,好象也没多少道理。能不能做更高点的官,要看他的能力、素养和对朝廷的忠诚度,看他的官声民望。要说限制附马任高官,是为了防止外戚乱政,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外戚会不会乱政,能不能乱政,完全取决于皇上。如果皇上自己出了问题,即便外戚不乱政,也会有别的什么人乱政。象陈胜吴广、黄巢之流。再说,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管法做法,不能固守前朝规制,也不能死板地套用祖上的规矩,得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突破,这才是有作为有担当有雄心壮志的表现”。
徽宗听得入迷一般,听到后来就直点头,伸出大拇指说:“好,说得好,创新突破,新朝代就该有新气象,死守旧制度老杠杠何来新气象?”
杨光华连连摆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皇上其实早已胸有成竹,只是不说罢了。把王诜的名字加上吧?”
徽宗连说“对对对,加上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