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预见成真端王登基(1 / 2)

就在杨光华的文章早上发表、下午他被抓的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元符三年正月十二,公元1100年2月23日,哲宗驾崩。由向太后主持,端王在哲宗的灵前继位,成了大宋朝新的皇帝!

尽管,宰相章惇极不同意,提出了种种理由,意欲阻止端王继位,但无奈天下是赵家的天下,而哲宗驾崩之后,主政的,是赵家的当家人向太后。向太后驳斥了章惇的所有理由,以绝对的权威,把端王推上了皇位。

新皇帝登基,最高兴的除了新皇本人,就是他的大管家杨震了。而最忙碌的,当然也是杨震,其次才是由新皇帝任命的先皇丧、葬礼的一班人马,那就是宰相章惇、枢密使曾布和礼部的人了。

眨眼的功夫,端王就成了皇帝。这身份一变,起居餐饮、衣帽穿戴、车驾鞍轿、读书办公、待客礼仪等等等等,全部都要来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端王当皇上,跟太子登基当皇上有所不同。太子是早就指定的,因此继位前各个方面都有准备;可端王当皇上没有任何准备。谁知道哪个王爷能当皇上呢?而端王自己尽管也想,却从来没想过能当上皇帝,所以他是既没有思想上的准备,更没有行为上的任何准备。如果不是向太后提前悄悄地准备好了端王能穿的皇袍,端王登基时连皇袍都没得穿。所以,端王成为皇上之后,筹办皇上所需事项,就成了十分紧急的任务。

多亏杨震心思缜密、安排周详、动作麻利,一系列事项在杨震的安排指挥下,有条不紊,高效快捷的向前推进着。

清晨,端王刚起床,杨震就想问一下,几时派人去叫吴居厚?可还没问呢,就接到来报:哲宗殡天了。不到一个时辰,宫里又来人,传端王进宫。杨震预感到惊天巨变即将发生,端王已经没有时间再顾别的事了,他只好叫来王府侍卫总管张大山,交代说:“王爷马上就要登基当皇帝了,他本来说今儿上午去找吴府尹,交代一件人命关天的紧急事,可现在来不及了。你快去开封府,找到吴居厚,口头传达端王的意思,就说必须看管好杨光华,不能让任何人伤害到他”。

张大山一听端王爷要当皇上了,心下咯噔一声震了一下,无比激动地应着“哎好”!就策马疾驰赶到了开封府。

吴居厚刚刚得到哲宗驾崩、新皇登基的通报,正要起程前往皇宫,看到王府侍卫总管来到,急忙先接待。吴居厚满面喜色地说:“恭喜总管,端王登基,总管升职是分分钟钟的事啊,还请多多关照”!

总管就把杨震交代的话,对吴居厚重复了一遍,并说:“府尹要进宫,我就不耽误您时间了,您把新皇的要求落实好就行”。

吴居厚立即叫来府衙的主管,叮嘱道:“看好那个杨光华,不要让他离开半步,除了当班衙役,不要再让任何人接近他,不管是谁,没有我的亲口交代,都不得接近他,他要是有个好歹,我拿你的脑袋试问”。

“遵命!”那主管答应着,就去后院安排。

吴居厚这才跟侍卫总管一道向皇宫进发。没接到新皇帝的口头指令之前,吴居厚就在想:这个杨光华,是宰相让抓的,原定今天审他,可朝中突然出现这么重大的变故,看来是审不成了。那么,我必须问清宰相,对这个人到底该怎么办?现在,有了新皇的要求,他又多了层心思:杨光华是因抢先报道端王登基而被抓的,现在端王果然登基了,新皇帝要求务必保证他的安全,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啊!这就更要弄清宰相的态度了。如果他们是一样的态度,这事就好办得很;如果态度不一样呢?这就必须三思而后行了。不然,出了事,自己可担不起这份责任。

新皇登基,许多人内心是高兴的。但也有人不高兴,特别是宰相章惇,感到晦气,憋了一肚子火发不出来。

一大早,因为端王能否继位,在向太后手上碰了一鼻子灰,不但没拦住,还在太后和新皇帝手上落下了把柄;还得担任受累不讨好的先皇丧葬礼的大总管。心里这股气,憋的很是难受,却又说不出来。

先皇驾崩的突然,一切都没有先兆。尽管近几天章惇觉得哲宗病情严重,危在旦夕,可并没想到会这么快,所以一切都没有准备,也没有防备。而向太后力主端王登基上位,让他碰了一鼻子灰,还憋了一肚子气。他想破天也没想到,真的被那个叫华光的小子唬对了!

当他正着手安排先帝丧葬一应事项的时候,开封府尹吴居厚来到了他的跟前,跟他耳语了几句,他点了点头,而后又压低声音跟吴居厚说“你要安排专人看好他,不得有半点差池;如有问题,我拿你试问。”

显然,对这个杨光华,宰相和新皇帝各有打算,但保证他的安全,这一要求却是一致的。因此,吴居厚连忙鸡啄米似的点头,不停地说“是,是”。

尔后,吴居厚又想:这事干系太大,自己不能夹在中间自找难受。突然,双眼一眨:“对,有了!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