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随着第一道鞭炮声响起,接二连三的鞭炮响起,一直持续到中午1点钟。
农村过年燃放鞭炮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那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的风俗,主要是庆祝新年的到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在热闹非凡的鞭炮声中,迎来了农历的新年。这是一个团聚的时刻,也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宋江家的年夜饭,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准备好了。
十二点半,经过父母精心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整个餐桌。宋文兴奋地冲出门外,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淹没在四周的喧闹中,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宋文家的年夜饭虽然只有五口人,但餐桌上却摆放了七副碗筷。这是为了纪念逝去的先人,让他们也能共享这份新年的喜悦。在南方农村,年夜饭不仅是家庭的团聚饭,更是展示家庭财富和手艺的重要时刻。
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特殊的寓意:肉糕象征着年年高升,豆腐丸子寓意团团圆圆,牛肉代表力量和独立,藕汤寓意路路通顺,腊肉和腊鱼代表年年有余,红烧鲤鱼则象征着年年大吉。
一整张桌子都摆满了。红烧肉、清蒸鱼、炖鸡汤,还有各种小炒,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家里一共五个人,却有如满月宴般的丰盛。厨房里,食材如山,而眼前这些,只是年夜饭的冰山一角。
明知道吃不完,但看着这满桌的肉与鱼,还是觉得喜庆、开心。这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夜饭,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宋文拿起酒杯,向爸爸敬酒。宋江也紧随其后,主动倒了一杯。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他们想与爸爸一同分享这份时刻。四目相对,一家人共同祝愿新年快乐。
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完饭,弟弟就出去放鞭炮了。宋江和哥哥,爸爸妈妈,一起诉说着这一年的收获。
宋江突然问宋文:“哥。你明年还去深市吗?”
宋文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说:“现在有你在家,我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爸妈也年纪大了,我在外面再打几年工,你就在家好好照顾他们。”
宋江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多么希望哥哥能留下来,但他明白哥哥的苦衷。于是激动地说:“哥,你留在家吧。你都25了,还没找到媳妇。就待在家里,跟爸妈一起干活,我出去挣钱。”
宋文也喝了不少酒,但他心里清楚,家里的压力很重。他作为哥哥必须要照顾好两个弟弟,还有爸爸妈妈,哪怕自己多吃点苦,也不能让他们吃苦。
借着酒劲对爸妈说:“爸妈,你们在家注意身体就行,赚钱的事就交给我,宋明的学费你们不用操心。弟,你刚退伍回来,先在家照顾爸妈,我出去挣钱。”
听到这话,宋江心中五味杂陈。有这样的哥哥,他还能说什么呢?这辈子,他一定要让哥哥过上好日子。
晚上8点,家里的灯光柔和,一家人围坐在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前,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春晚。那时的我们,没有如今多样的娱乐选择,春晚就是每年除夕夜里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盛宴。
那时的家,彩电尚未普及,有的家庭甚至还没有黑白电视机。但这种简陋的条件,并没有阻挡我们对春晚的热情。我们聚在有黑白电视机的邻居家,一边欣赏节目,一边分享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那时的春晚,虽然没有如今的技术支持和华丽的舞台效果,但却有独特的朴实和真挚。
范伟的《将心比心》、赵本山的《昨天、今天、明天》等经典小品,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入人心。那些笑料百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让人们捧腹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主持人的倒数,全家人都屏息以待,期待新年的钟声。当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我们欢呼、鼓掌,为新的一年祈愿。这一刻,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开始燃放鞭炮。
第一层意思是崩去一年的不顺心不顺意,因此把鞭炮又叫崩穷;
第二层意思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让财神在人间撒钱送钱,让人们生活富裕,家庭平安;
第三层意思就是新年的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平安。
第四层意思就是迎接新春佳节!
那时候还可以燃放鞭炮,到后来已经禁止燃放鞭炮,但是在农村这种习俗一直没有改。因为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感觉你不放鞭炮就是对先人的不敬。
上一世,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彩电、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科技产品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
然而,那时的春晚和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却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回忆那个时代,让我们感慨万千。虽然岁月流转,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情感,永远不会消逝。它们是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温馨和力量。
这是宋江来到这个世界。过的第1个新年,新的一年,要踏上新的征程,未来,不会很远,但一定会因我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