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明神宗大明的先进与落后(2 / 2)

“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嘉靖帝根本就见不得皇孙的降生,和一般人当祖父的心情不一样,嘉靖帝非常讨厌;</P>

每一个皇孙的降生都在提醒着他即将老去的事情;</P>

朱翊钧降生他老爹非常高兴,但是,关于他诞生的消息没有人敢上报给嘉靖帝,所以说,朱翊钧一直是个黑户,甚至连名字都不曾拥有;</P>

直到隆庆元年的时候,群臣请立皇太子,他老爹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朱翊钧;</P>

“钧”字就是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这个名字的含义非常的棒,从中也能看出他老父亲对他的希望与寄托;</P>

第二年,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李氏原本就是一普通宫人,因儿子的缘故显贵,被立为贵妃;</P>

隆庆帝让一批很有学识的大臣教导朱翊钧,朱翊钧也明白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再加上他母亲李氏的严格教导,学习的非常认真;</P>

朱翊钧小时候在学习上稍微有一点点懈怠,他的母亲李太后就会将他叫在自己的面前罚跪;</P>

由于老师们尽心尽力地辅导教授,太后李氏的严格管教,再加上朱翊钧本人也聪明刻苦努力,这棵小树苗总算是没有长歪,每天都在进步,学识非常地深厚。</P>

后来朱翊钧也非常得意自己的内在修为、立身之本,常常和人炫耀:“朕五岁即能读书。”</P>

【朱翊钧确实有那个炫耀的资本,当人只有拿起知识武装自己才会如此的有底气,而万历皇帝确实懂的不少;</P>

公元1572年,隆庆帝托付的顾命大臣也一直有着内部斗争;</P>

冯保利用高拱让说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P>

就这一句话,自视甚高的搞拱斗争失败,被赶出京城;</P>

高拱走后,另外一名顾命大臣高仪惊怒,三日之内就吐血而亡;</P>

自此,隆庆帝留下的三位内阁的顾命大臣就只剩下张居正张大人一人!</P>

张居正在朝廷上为内阁首辅,朱翊钧对外的事务全部都依靠委托他;</P>

对内万历皇帝全部将内廷事务托给冯宝;</P>

公元1572年,朱翊钧单独召唤刚刚上任的张居正,对他表示足够的信赖和委以重任;</P>

咱要知道,明朝的皇帝不怎么爱上朝,更别提这种召见大臣的事情了,这怎么可能呢?</P>

所以万历皇帝这一举动简直是轰动了整个朝廷;</P>

这不仅让张居正的威信大大的提高了,也同时让朝廷们看待这个皇帝是有着好好治理国家的决心的;</P>

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谁不想一展心中的抱负呢?</P>

朱翊钧这些表现就很像是一个明君啊,他全力支持配合张居正的改革,施行“万历新政”!</P>

政治改革的重点是公元1573年施行的奏章“考成法”,主要针对大明内部施政时出现的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P>

古代公文没有现在模板化,一眼看不到重点,看着就特别费劲;</P>

常常需要在大篇大篇的字里行间中寻找有效信息;</P>

很耽误功夫,效率十分低下;“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是其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