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河南地区再次颁发了扩兵令,所有15到60岁的成年男性都在征发范围中,连以往一向被划入免役范围的官宦子弟都上了名单。
为了给这么庞大的部队准备武器,在朝廷控制区内配套颁布了武器收缴令,强迫民间枪支于5日内上交到固定地点,如有反抗政令或临期不交枪的……
将处以罚款。
除了组建新的部队来补充损失,原先在南阳等地区还保留有一部分驻军,人数约有四万人左右。
如果再加上豫西地区在朝廷眼中已经被安抚的镇嵩军六万人,朝廷仍然能在河南地区拉出30万人的架势,具有理论上的兵力优势。
而藩王军在经过数次大扩军后,兵员数量也才刚刚超过30万人。
更何况齐军要分出一部分兵力用来进攻直隶方向的中央军,晋军也需要在太行山防线上保持一定的部队,征北军也不算在南下作战的部队序列中。
但不管怎么说,双方在河南战场上能够投入的部队总数超过50万,这已经是欧战之后,夏国内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了。
但中原战场的决战现在仍处于调兵遣将阶段。
藩王军在攻克豫北和开封地区后,忙着消化占领区,互通有无,进一步整编部队。
朝廷方面也在等待自己的援军陆续赶到,双方目前沿着黄河摆开架势,固守阵地,谁都不愿意先发动进攻,陷入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除了中原战场,就属苏沪战场与直隶战场打的最热闹了。
齐军的日军顾问似乎是日俄战争时期乃木希典大将附身,指挥装备低劣的齐军炮灰师向朝廷严阵以待的河间防线上发动大规模人海冲锋。
反正死掉的也不是本国人,指挥起来一点都不心疼。
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炮灰师平均每天要报销掉两个团以上的兵力。
这一通胡搅蛮缠的战法,不仅没有在防线上打开缺口。
反而使得这一地区的齐军被大大放血,进入了虚弱期,基本无力承担进攻任务。
相比之下,晋军在太行山附近发动的进攻就更有战术素养。
他们在山地攻防战中处于守势地位,依托山体修建了坚硬的堡垒,让从下往上仰攻的中央军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在陡峭的山壁之中移动部队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可想要进攻掩藏在悬崖峭壁之后的晋军堡垒,就必须要将部队送上山。
在攀登的过程中,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央军部队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严重!
有不少人滚落山谷,跌落悬崖,没有发生什么三流武侠小说中的奇遇情节,而是直接死亡。
时至今日,在太行山中开辟隧道和驴友穿行时总是会挖掘出几具还带着破布片的骨架子。
更多的遗孀家人则是日复一日的寻找遗体,直到寿终正寝,再也没有人记得他们。
无意中挖掘出来的尸骨只能随意安置在无名墓园中,等待着不会有人来的探望。
而将军们却取得了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