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动反攻的不是以上几支部队,而是最南边的李文林部。
他并不擅长指挥部队作战,但是对于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十分得心应手。
在他的指挥下,人民党政权在没有被察觉的情况中,逐渐发展到了吉安府南部地区。
趁着秋收的浪潮,赣南地区的农民纷纷进入了农会。
不少农民的好儿子被他们的母亲亲自送进了部队,新娶的媳妇儿晚上点着油灯,日夜赶工着布鞋,许许多多参军的年轻人,带着家里唯一一床被褥,兴高采烈的准备去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新世界。
其规模之浩大,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十万大军出吉安。
这些新入伍的士兵都需要接受4到5个星期的基本训练,再分配到各自的连队中适应2到3周,才能够正式完成一名士兵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而在他们还在训练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丰富作战经验的独立第五师将分散在各处的部队全都集结了起来,在留下一部分部队充当留守安保之后,集中主力围攻兴国。
兴国战役正式打响,这是整个赣区独立运动中掀起反攻的第一枪。
李文林并没有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去强行充当指挥,他将前线的军事决策和指挥权全都让给了另一位年轻人,蒋方震、寻准州、汉魂他们几人的学弟,年仅25岁的彭海东。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十分的白净,并不像常年混迹于行伍之中的英气,但他却十分擅长用劣势兵力打出胜仗。
在学院内部的沙盘推演比赛中,常常能够利用残局拖死对手,将比赛带入自己的节奏,最终找出破绽,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而与他搭档的独立五师师长则是另一位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年轻人,24岁的苏裕。
在开辟根据地和扩大队伍的游击战争之中,他很快的就崭露头角,表现出了天才般的游击天赋和运动战天赋。
并且能够克服无后方作战时的巨大困难。
在彭海东的指挥下,独立第五师的各个主力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兴国附近的平江,迅速掐断了兴国县城通往周边的交通要道与联系。
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被他放在了兴国以南,负责阻击从于都赣州等地回防的赣南部队。
而同时还有一个团,在回龙寨一带构筑防御阵地,阻止吉安府的地主武装前来支援。
兴国东面的灵山,则是整个作战的重中之重。
只要攻克了灵山,他们就能够在上面构筑炮兵阵地,同时将城内的情况一览无余,到时候无论敌人怎么挣扎,也只能是热锅上的蚂蚁。
驻守在兴国的地主武装也十分明了灵山的情况,他们在上面修筑了层层叠叠的土碉堡,给缺乏重火力的农民军们重大的伤亡。
苏裕可不管这些,他再一次的发挥了自己的运动战天赋,切断了灵山阵地上的补给后勤。
同时,将大部队稍作调离,采用弱敌之计来引诱敌人。
兴国县长看到城外的敌军纷纷退去之后,立马选择带兵追击,丝毫没管幕僚拿三国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