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月圆花好中秋日(2 / 2)

宣和轶事 休息的云 1351 字 10个月前

教坊教坊分四部,分别为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方响部, 其后又增置贴部。教坊每部都有各自的曲调和固定乐器,如法曲部,其曲二,一 曰道调宫《望瀛》,二曰小石调《献仙音》。乐用琵琶、箜篌、五弦、筝、笙、觱 栗、方响、拍板。

除各部外,又有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 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等。各部、各色均有乐工、伶人名额, 且部有部头,色有色长,统一由教坊使、教坊副使管辖。

在宴会上,在每饮完一轮酒后,都会有特定的宴乐节目上演,同时呈上不同的菜食,成为行盏制,一般宴会以九盏结束,就是以皇帝喝九盏酒作为宴会结束的标志。

中秋赐宴是大宋宫廷的大事,宴会演出之前,教坊乐工、各色参演艺人需提前一个月集中在教坊进行排练。不仅提前排练,在表演的前一天也要彩排,当时称之为独看,即大宴前一日,御殿阅百戏,谓之独看。

宴会上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看盏人,由于宫廷宴饮场面宏大,预宴人员众多,且皇帝于大殿御座饮酒,而宴乐表演则一般是在殿前阶梯前的广场上。宴饮中的行盏制是以皇帝御酒一盏作为基本时间单元来安排各项礼仪活动及宴乐节目的,每当皇帝举酒,即意味着下一盏制的开始,且各盏中每当宰臣、百官饮酒时,都有特定的宴乐表演,所以, 如何在第一时间得知殿上的斟酒情况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看盏人,就是司仪,看盏人一般由两名教坊色长担任, 在宴会开始之前,身穿宽大的衣袍,提前站在殿上的栏杆边,以便查看宴席上斟 酒的酒盏。每当给帝王斟酒时,看盏人便举起双袖,高声吟唱“绥御酒”,之后又甩动双袖到栏杆而止;为宰臣和百官斟酒时,则高唱绥酒”,举袖、甩袖如前。

如此往复,安排乐舞入场演奏的时间。虽然是轻松的君臣宴会,但是一样也是等级森严。

皇帝饮第一杯酒,即第一盏开始。皇帝举酒,群臣立于席后,先由歌板色一名,唱中腔一遍后,笙与萧、笛各一支领奏,歌板色再唱一遍,众乐器一起为之伴奏。宰臣饮酒时,乐队奏《倾杯乐》曲子。百官饮酒时,奏三台,舞者随之起舞。

第二盏酒,皇帝举酒,群臣立于席后,歌板色演唱如前。宰臣饮酒时,乐队奏节奏舒缓的慢曲子。百官饮酒,舞者随三台曲调起舞如前。

第三盏酒,左右军百戏入场演出。演出节目如爬竿、走索、倒立、折腰、耍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三盏酒饮过后,尚食典、太官才开始上菜。

第四盏酒,帝王、宰臣、群官饮酒,歌唱奏乐如第二盏之仪。待舞蹈结束后, 开始“发谭子”,即表演诙谐逗笑的节目。参军色手执竹竿拂尘,上场致辞,念唱颂辞朗诵颂诗,当时称口号,多是歌咏帝王美德之语。参军色第一次致辞时, 群官皆须起立,听辞后,拜后再坐。致辞后,舞者随大曲的节奏起舞。此时送上 下酒菜如: 芝麻骨头、粉丝、白肉胡饼等。

第五盏酒,皇帝饮酒时,独奏琵琶。宰臣饮酒时,只击打方响。百官饮时, 乐队奏三台舞曲,舞者起舞如前。表演结束,参军色手执竹竿上前致语,并招引小儿队舞。这个时候宴会才渐入高潮。

所谓小儿队,队舞中小儿均在十二、三岁左右,共计达二百余人。诸小儿在台 上排列成四行,每行有队头一名,分别服红、绿、紫、青色花衫,手中还各执花枝。小儿队出场后,先由四人用彩缎报上队名。接着,乐队奏乐,小儿踏着舞步上前,至殿前石阶叩见天子。参军色和小儿队首领先后向前致颂诗,杂剧艺人则皆在一旁应和。礼毕,乐声奏起,众人且舞且唱,之后,小儿队首领向前致颂辞, 并引杂剧入场。

杂剧演毕,参军色致辞,并继续安排小儿队群舞《应天长》舞曲 出场。此盏送上的菜肴有群仙会、天花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莲花肉饼等。

酒过五盏,赵佶已经有了一些酒意,要稍事休息,同时教坊的演员也需要时间准备,

赵佶起身离座,稍事休息,百官则退出殿门,到幕帐中歇息, 初坐结束。梁师成赶紧奉上解酒的饮子,让赵佶醒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