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以皇后的名义赐予这些妇人妆奁,一是可以给这些妇人一份傍身之财,使她们在夫家不必受辱,二是收买士卒人心,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一个仁君形象。
同时对于这些妇人,赵佶也不是没有安排。她们虽然出身于无忧洞,不过是些可怜人罢了。赵佶也知道,她们谋生艰难,要是真的把她们一嫁了之,恐怕少不得又沦落风尘,那赵佶不就是做了无用功。赵佶希望将禁军士卒的军衣交由她们去做,一来是给她们一碗饭吃,二来是更好的保障士卒的被装后勤,原来那种给士卒衣料钱的办法,层层贪墨下来,一贯钱到士卒手里有三百文就算有良心了。
这些都是后话了,待将她们嫁与禁军士卒后,再以皇后的名义做这件事也很容易。
现在要紧的是勾决这些罪犯,赶紧将他们押赴刑场处决,多活一天都是浪费粮食。但是大宋对于刑狱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死刑,不光要三法司复核,还要大理寺复奏,才能执行。而且往往历代官家秉持慎刑的观念,往往都不会全部勾决,可这次赵佶对这些人渣可不会手软,已经多次催促蔡卞,赶紧将人犯名单上报勾决。
对于此事,朝中不少臣子是颇有微词的,他们觉得赵佶过于严苛,甚至有些近乎于残暴了,按照大理寺上报的结果,一次要处决两百名罪犯,这在大宋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就算是王小波、李顺,抑或是侬智高这样的巨寇大贼,朝廷也不过只诛首恶,这次一次处决这么多罪犯,还就是在开封府行刑,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了。
赵佶当然知道官吏们在想什么,他么最担心的就是赵佶杀顺了手,日后把屠刀对准官吏们,这就麻烦了。这几天要求赵佶体上天好生之德,宽免一些人的死刑。赵佶一概不准,谁敢上疏讨论此事,一律罚铜,看你们工资够不够罚的。
大宋的刑法本来就轻,除了死刑就是、流徒刑和仗刑,曾布就曾上《肉刑议》,主张恢复肉刑。在他看来,不管统治者的本心如何仁德,肉刑都是不得不实行的。究其原因,在于刑罚过于单一,难以实现惩罚犯罪的目的,因此“先王”要设立墨、劓、剕、宫、大辟等刑罚,这样才可以显示轻重之别,以使得罪责与刑罚相适应。对于汉文帝废肉刑和后世以流刑替代肉刑的做法,曾布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有违先王的本意,而且不能体现罪行的轻重差别。
因为宋朝,百姓的安土重迁观念已经逐渐淡化,当时的流刑犯到流放地一年后即可听其附籍,已经远远达不到流刑初设时的惩罚目的;而折杖法刑罚太轻,导致犯法之人日益增多,犯死罪的人数也会增加,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正是出于对宋朝当时刑罚体系的判断,曾布认为流刑和折杖法已经不能体现出刑罚的威慑作用。他认为如果实行肉刑,就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一些情节较轻的死刑犯实行肉刑而达到减少死刑人数的效果,同时发挥出刑罚所应该具有的威慑作用。但是曾布的意见太过于惊世骇俗,不能为大家所接受。
恢复肉刑在赵佶看来也确实过于残忍了,赵佶觉定采取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