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召对外臣问短长(二)(2 / 2)

宣和轶事 休息的云 1061 字 10个月前

他们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为自己的家族兼并土地提供方便,兼并来的土地又为他们的子弟读书和在仕途上晋升提供资源,政治资源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在南方形成了一个个大家族,他们家中读书不成的要么去经商挣钱,要么充当衙门小吏,在当地维护本家族的利益,读书上进的就参加科举入仕,家族会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甚至家族之间互相联姻,结成政治团伙,在朝廷上互相守望相助。

王安石之所以会提出青苗法,本质上就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这下可算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在方方面面利用青苗法的种种漏洞破坏青苗法,另一方面在朝廷上制造声势,要求废除青苗法。他们还提出了主佃相资,各取所需的说法。

所谓主佃相资,其实就是地主在生产关系中转变为出租方,农民在生产关系中转变为租借方,农民在支付适量报酬的情况下,从地主手中租出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的土地使用权,并且通过使用创造社会财富。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基础,就是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全剥离。地主作为土地资源享有者,自然会牢牢掌控着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民租借土地,租借的是使用权。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土地兼并辩护,土地作为现在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还不是牢牢掌握在地主手里。

赵佶明白,后来的方腊起义与此事不无关系,但是眼下还顾不得这事,处理北方的水利才是真的。赵佶说道:“卿言是谋国之言。吾会思之,此次召卿前来,是有其他事。朝廷准备动用免役助役钱,在河北诸路择一路兴修水利,朝廷此次拨出巨款,在北方兴修水利,是为了在北方增加粮食产量,减轻漕运负担,可是数百万的国帑,拨到州县去,到底有几分会用到水利上,吾心里实在是没底。”

看着赵挺之准备说话,赵佶摆摆手继续说道:“此事中枢督促工部、都水监制定方案,三司拨款,州县负责施工,吾准备从台谏抽调一批御史,到河北去,专门负责督察此事,要让朝廷的钱用到实处,百姓真的受益。但是台谏御史,毕竟久在中枢,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卿久历地方,熟稔诸事,政事堂诸公认为卿足矣任行台都御史,督察此事,保证国帑不浪费!”

为了赵挺之能更好的办事,赵佶祭出了张太岳的法宝,考成法,所谓考成法,一是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办事的先后顺序和完成期限。二是在各衙门分置三本账簿,一本按月记载一切发文、收文、计划、章程,作为底本.月末复制两本账簿.其中一本送各科备注,到月终时将实行了的事注销.另一本则送政事堂查考。三是实行层层的督察制度,“州县稽迟者,部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台谏举之;台谏容隐欺蔽者,政事堂举之。

层层考核,对官吏实行随时考成,以责吏治。这样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反正台谏的疯狗不咬你们就得烦我,那就把他们放出来咬官员,逼迫他们行动起来。听了赵佶话,赵挺之说道:“官家大才,臣等不如。”

赵佶笑笑说道:“这也只是吾一时之思,卿此去,可在河北试行,若是可行,就推行全国。吾除卿为殿中侍御史知杂事,河北观察使。”

赵挺之领命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