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离开上海后,林纯鸿也逆长江而上,前往扬州。
就在三天后,扬州将要发生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大明银行正式宣告成立。
这意味着,荆州方面在统和大明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更意味着大明向全世界金融霸权靠得更近。
想到大明银行的首任行长乃范三拔,林纯鸿就有点哭笑不得:倒便宜范三拔这小子了,这小子走了狗屎运,必然被后世史书列为开创时代的英雄。
说到大明银行首任行长,任命的过程颇为有趣。
按照朱由检、杨嗣昌的意思,十一人委员会的总管,即行长,最好由陈奇瑜这个户部尚书兼任。他们的意图无非就是借着陈奇瑜的官威,增强朝廷在大明银行中的分量。
朱由检、杨嗣昌本以为,朝廷已经向林纯鸿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林纯鸿应该不会拿着陈奇瑜没有钱庄从业经验作为理由反对。
结果,消息传至荆州后,林纯鸿还未发出任何声音,黄道周倒是首先跳了出来。
黄道周大呼,既然组建大明银行之细则已经昭告天下,就应该严格按照规矩办事,陈奇瑜无钱庄从业经验,绝不能成为十一名委员之一,否则,以后皇帝的诏书,还有谁会当回事?
朱由检和杨嗣昌气急败坏,恨不得把黄道周挫骨扬灰,以泄心头之恨。
江南地方势力及山西、山东、北直隶的一些实权人物,对朱由检和杨嗣昌的打算倒是心知肚明,见黄道周出来搅局,心里也大为不爽,开始痛骂黄道周不识时务,胡搅蛮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骂着骂着,居然有人开始怀疑黄道周暗地里投靠了林纯鸿,铁了心为林纯鸿披坚执锐勇猛冲锋。
这已经在怀疑黄道周的人品,事情变得有点严重了。
像黄道周这样的名士,以品行及文章闻名天下,风评就是他的生命,若怀疑他的人品,就如拿着刀子割他的肉放血一般。
黄道周的朋友大为紧张,惟恐黄道周一个想不开,自寻了短见,日夜守护其身旁。
哪想到,黄道周波澜不惊,看不出有丝毫异样。朋友大奇,忙问其故,黄道周只是神秘地笑道:“不谋万世者无以谋一时……杨阁老的格局还是太小啊……”
朋友被闹得稀里糊涂。不过,他们见黄道周没有自寻短见的意思,大大松了一口气,也懒得琢磨黄道周到底在想什么。
黄道周的话,传到杨嗣昌耳中后,杨嗣昌自然恨得只咬牙。不过,杨嗣昌也没有闲工夫理会黄道周,因为他正为大明银行行长着急上火。
按照游戏规则,大明银行的行长必须有三年以上的钱庄从业经验,因此,杨嗣昌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唯有从范永斗的钱庄中产生。
杨嗣昌自然属意范永斗,哪想到李多义强烈反对,多方游说,并不惜拿自己背后站着一大帮江南豪绅作为威胁,一定要抢大明银行行长的位置。
范永斗也不肯让口边的肥肉就这么溜走,使出浑身解数,与李多义对着干。
其中缘由,只有两个字:利益。
大明银行行长的位置,在朝廷眼中自然是可有可无,但在范永斗、李多义眼中,则意味着金山银海!毕竟,大明银行掌握着全国的金融权,作为十一人之一,理所当然会获取更多的内幕消息。消息意味着金钱,李多义和范永斗在商海中沉浮了大半辈子,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朱由检和杨嗣昌一点小小的伎俩,居然前有黄道周大放厥词,陷朝廷于被动,后有范永斗、李多义窝里斗,朱由检与杨嗣昌自然大为光火,对范永斗和李多义颇有点恨铁不成钢之意。
最终,朱由检、杨嗣昌深恨李多义拿着江南豪绅威胁朝廷,将大明银行行长授予范永斗的儿子范三拔。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朱由检和杨嗣昌不得不承认,朝廷在逐步失去江南,与其拉拢李多义这个不靠谱的江南豪商,还不如将山西紧紧抓在自己手中。
但此事放在李多义眼中,则认为朝廷拉了偏架,觉得自己留在朝廷断无前途,遂返回老家,开始筹谋申请成立属于自己的钱庄。
这些乱七八糟的小事,林纯鸿虽知悉,也懒得理会,他在扬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