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性爱偷盗、爱撒谎,为什么还是达分可最亲近的徒弟?”嫣然疑惑不解地问。
“听我继续跟你们介绍。”卢琳娜给他们讲解了萨拉伊和达分可的故事。
萨拉伊出身卑微,他的父亲皮耶特罗曾经负责为达分可照料田地。萨拉伊10岁的时候,就来到了达分可位于米兰的画室。有古代史料提到,萨拉伊是一个美男子,萨拉伊“极为迷人,优雅美丽,一头漂亮卷曲的头发,让达分可欢欣不已”。
萨拉伊的性格也与达分可截然相反。达分可曾经在笔记中将萨拉伊称为“小偷、骗子、冥顽不化、贪图享乐”。达分可留下的笔记中提到,他曾经不下五次偷盗达分可的财产,因此给他起了“萨拉伊”这个外号,取自普尔奇《莫甘特》诗中一个恶魔的名字。
尽管这些不同于麻烦,但达分可依然一直让萨拉伊留在自己身边。显然,年轻的萨拉伊以某种方式赢得了达分可的信任。从达分可的笔记中,就能看出,他对这个大男孩极为慷慨,馈赠金额极大,还曾经在萨拉伊姐妹结婚的时候借出一大笔钱当嫁妆。在官方文件中,萨拉伊的身份是达分可家仆,薪水高得惊人。
1519年达分可去世。关于去世情形的文献中没有提到萨拉伊的名字。不过,我们确切知道,几天后,萨拉伊在米兰现身。因此,达分可去世的时候,萨拉伊很可能不在身边。
达分可在遗嘱中,曾经以不同方式提到了萨拉伊和梅尔齐这两位徒弟:“因米兰绅士弗朗切斯科·梅尔齐在过去这些年间的慷慨服务,特别向其赠予本人所有书籍,以及与本人绘画工作有关的所有工具及画作”。梅尔齐也被达分可任命为唯一遗嘱执行人。
谈到萨拉伊的时候,“向仆人巴蒂斯塔·维拉尼永久赠予本人在米兰城内园林的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赠予仆人萨拉伊,萨拉伊所得一半为他已经建有住房的那一半,这一半永久赠予萨拉伊及其继承人,此举在于感谢维拉尼和萨拉伊的善良慷慨服务”。
换句话说,梅尔齐获得了达分可的所有动产,而萨拉伊则被视为与仆人维拉尼同等地位,每人均获得一半“园林”。从高卢国返回米兰之后,萨拉伊就住在遗产所得的这片园林里。
研究达分可的着名学者卡洛·佩德雷蒂写道,对于这个“精神状态不太正常”的“懒散徒弟”来说,师傅对他可真不赖。2011年,艺术史学家皮耶特罗·马拉尼甚至还写了一本小说《萨拉伊的粉袜子》,围绕梅尔齐和萨拉伊的对立关系展开。梅尔齐是那个“忠诚而高贵的门徒”,而萨拉伊则是那个“懒散的徒弟”。标题呢,是在说作为师傅的达分可乐于花大钱给萨拉伊打扮。
达分可留下的手稿中,曾经多次出现一位年轻男子侧脸肖像,卷曲的头发,爱琴海国式的鼻子,五官略有阴柔美。《大开本手稿》的某些页上也出现过同样的形象。专家认为,这些可能是萨拉伊的肖像。由于数量众多,于是这种类型的侧脸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萨拉伊式侧脸”。
也有人认为,萨拉伊就是达分可笔下圣若翰洗者的原型。依据史料记载的萨拉伊面貌特征,无论是达分可本人的作品,还是模仿达分可而作的作品,画中那些中性化形象,都来自萨拉伊。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知道萨拉伊本人的真实面貌,还没有找到任何能够确认是萨拉伊肖像画的作品。所以,在达分可作品中寻找萨拉伊的肖像画,可能性也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