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集体辞官,从中枢到地方大魏朝堂停摆了!(2 / 2)

来上班的人,竟然只有孤零零的曹氏一族,其他的士族官吏, 一个一个都不来上班 了。

辞呈,我已经递交了,你皇帝看着办。

下朝之后,曹丕已经是感觉自己的血压正在滋滋的往上冒。

是真的恨不得把这群士族全家都给砍了。

但是,曹丕却也明白, 一旦自己真的这么做了,自己这个江山肯定是坐不稳了。

“陛下!”

夏侯惇看到了这么多的辞呈也是狠狠的吓了一跳,他飞快的开口道:“陛下,这 是……”

“文武百官,说朕广开科举,此举乃是动摇国家之根本,祸乱江山社稷!”曹丕冷冷 一笑,而后缓缓的开口道:“元让,他们这是要乱我大魏江山!”

夏侯惇则是呆了呆,随后缓缓的开口道;“陛下,可是,如果他们都集体辞官不 做,又该如何?这,大魏的江山还是离不开他们的,要不然,臣,上门,挨个劝解一 下 ? ”

“不必了!”

曹丕咬了咬牙,而后缓缓的开口道:“没了他们,这群人,难道,朕,就,没有能 够治理天下的人才吗?”

说到这里,曹丕缓缓的开口道:“元让,朕的意思是,让你去尚书省,把奏折给 朕,他们辞官,好,好的狠,朕,则就传召天下,广开科举,他们不来,哼,有的是人 要来, 一个月之内,朕要选拔一批科举的人才,治理天下!”

夏侯惇呆了呆,忍不住开口道:“陛下,这也太快了!”

“不快不行,若是他们集体辞官,对我大魏极为不利!”曹丕摇了摇头,而后缓缓的 开口道:“朝政没有人处理,国家是要出大乱子的,现在就是需要一批人出来,士族能 做到的事情,朕看,寒门也是能做到的,刘备都可以,朕,为什么不可以?”

一边说着,曹丕咬牙切齿的开口道:“然后,就要彻查士族的土地,藏匿的人口, 刘玄德做得,朕也做得!”

夏侯惇还想要劝劝,曹丕则是开口道:“元让,刘玄德分田,科举,已经不知道从

我大魏挖走了多少人才, 一部分基层军官全都跑了,跟着一起跑的还有屯田的农户,这 税收根本就是收不上来,这一批人必须要留下来,元让长此以往,国家又会如何?这是 我曹氏江山,难道就让他们外人来祸害吗?”

“陛下!”夏侯惇开口道:“臣也只是担心,操之过急!”

“操之过急!”曹丕摇了摇头,缓缓的开口道:“刘玄德又何尝不是操之过急?一年之 内,刘玄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给朕一年的时间,朕,也是可以同样做到的!”

夏侯惇反倒是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只能点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臣定然是粉 身碎骨!”

曹丕点点头,随后,又选拔(得的赵)了几个曹氏的子弟参与到了三省当中。

既然你们士族集体停摆,那么,就只能暂时先让曹氏的子弟先给你顶一顶了。

但是,事态的严重性,还是超过了曹丕的预料。

各地的州牧,刺史的辞呈也是直接上报了上来。

朝廷中枢的官表示老子不干了,而地方官也是表示,没错,老子也不干了。

朝廷的政令,甚至无法从中枢传递到地方,因为人家辞官不干了。

现在就是大家一群人集体表示,就是不准科举中。

大魏的官场,完全停止了摇摆。

没有人工作了,秩序,也就是崩塌了!

就算是曹丕想要把自己的政令下达下去,也是传递不了多远,知道大魏科举的人 数,并不多,前来参加科举的人,也不多.

尽管条件苛刻

但是曹丕还是咬着牙,顶住压力,举办了大魏的第一届科举,面向寒门招揽人才。

只是,参与者却是寥寥无几。

当初刘备搞科举的人可是足足五千多号人,而曹丕,就只有三百多号人。

即便是如此,士族也是不满意的。

你曹丕真的要提拔,提拔三百多号人,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不能认可的事情,但 是,你不可以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

这是制度性的选拔人才,从根子上破坏了九品中正制。

这也是他们士族绝对不能答应的。

而曹丕这段时间也是真切的感觉到了头疼。

夏侯惇之前一直都是在打仗,要他看看军事方面的问题还行,可是涉及到了税收, 屯田,这些东西,夏侯惇可以说是十窍通了九窍, 一窍不通。

他也只能把堆积如山的奏折送到曹丕的面前。

让曹丕来处理这如山一般的政务。

但是,很快,曹丕就不需要为了这个堆积如山的奏折而感觉到头疼了。

因为,没有奏折了。

伴随着地方官的辞职,地方已880经不把奏折送到中枢了。

尚书省现在完全就是等于停摆了。

不是不想处理政务,而是,根本就不给你政务处理。

地方官都是辞职不干了的了,看看你曹丕还有什么手段。

越是这个情况。

曹丕就越是死咬着牙,坚持住,就是一定要把科举给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