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傍晚,雨才彻底停,这个时辰,水手们已经被修船排水累得快虚脱,眼看天黑,不可能继续行船。
二层士兵以安全为由继续阻止船上乘客出舱,连晚饭都是送入舱房,刘伊选择不吃,盘膝坐在榻上,先搜寻了周围的动静,没有发现哪个房间说自己少人,那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什么货物掉水了?
不去管他,反正士兵说,明天若不是暴雨天气,就算冒雨,中午前也要到沔阳,三艘船都或多或少有伤损,现在用备用材料简单修补,到沔阳需要好好检查一番再上路。届时就可以下船找点美味,这船上的吃食,实在难以下咽。
第三日,难得的晴天。天高蔚蓝,凉风习习,一片大好秋江景致,与刘伊常年居北方的景色截然不同。
在北方,这个月份该看红叶,赏银杏,穿秋裤,再北点都有地方下雪了。而此时的两岸,绿意依旧,十分舒爽。顺江而下,没到中午,就靠港到站.
沔阳与华容类似,码头水面宽广平和,三艘楼船靠岸,丝毫不显拥挤。三国时代,生产力原因,除了襄阳江陵这种州城,像新野那种内陆小城,城墙低矮,或许只能拦拦野兽,而港口小镇,连城墙都没有了,码头方向可直接进城.
陆地那面,人工迁移的大树做围墙,砍去树冠,四五米高,入口用木栅栏一围,别有一番意趣。说是城市,事实上就是个村镇,两横两竖四条主街,井字形把沔阳分成九块。
主街均为土路,城中心是个集市,站在船头放眼望去,几乎都是低矮平房,一眼看出老远。繁华程度尚不比华容。
三艘大船停泊入位,蔡将军派人去码头旁的工坊调工人和材料,蔡宫是荆州旧将,对这些水路事项驾轻就熟,他本人坐居楼船三层,亲自督办,而二层“客商”们,可算找到机会,询问了停靠时间,然后迅速下船各行其是。
刘伊和大江帮一众人无所事事,相约去城里的据点暂坐,路过江边有些渔家摆着新打的渔获,篓子里鱼虾皮里扑棱,活泛异常,看着就食指大动。
刘伊挑了一些,没等付钱,就被阮小六拦住,笑着说:“文爷,这些渔民不要钱的,都是指着换点米粮,帮里兄弟自会跟他们算,咱们走吧。”
好吧,再次感受到以物易物的原始,颇有兴致拎着几尾鲜鱼,跟着大江帮的帮众去到当地据点,位于“井字”右上角的一片地方,这里临近港口,甚至据点就挨着河边,有自建的小型码头,高高低低十几处房屋院落,看样子够几十人居住。
此刻大多数人都外出忙碌,据点很安静,借着下午的慵懒,刘伊坐在院中胡椅上,闭目摇晃,在自身高超的控制力下,胡椅仅有一个腿着地,三个腿悬空,以较大幅度摇来摇去就是不倒,院里忙着拾掇鱼虾的兄弟看得瞠目不已,当初大当家有没有这两下子都不好说。
午饭总算让刘伊吃得很嗨皮,负责给大家做饭的厨子老李,一个看着胡子拉碴有点邋遢的半老头,据说还是最早的一批大江帮人,只是这家伙胆小怕事,打架抢地皮这类事情一概不敢,最后发现做饭还有点天分,就留下当个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