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二十一张纸,从贞观十六年开始,一直到去年贞观二十年,短短五年间,遭受崔志玉毒害糟蹋之人,竟达到了百人之数。</P>
孙伏伽的手都在微微抖着,他急匆匆起身,一路直接跑到大理寺的卷房。</P>
自贞观元年开始,全国所有司法案件的卷宗,都在这里头盛放着。</P>
一头扎进卷房中,待了整整半日,直到晌午过后,孙伏伽才从里头出来。</P>
也不知是翻看太多卷宗的缘故,还是因为太过于气愤,孙伏伽的眼睛都有些红。</P>
他回到公房,将记录着崔志玉所做恶事的二十一张纸一一叠起来,然后,面色突变的犹豫复杂。</P>
查不查呢,查,得罪崔家,不查,违背良心。</P>
蹉跎许久,孙伏伽整理好衣服,向着皇宫而去。</P>
此时,李世民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孙伏伽轻步进来。</P>
“臣,大理寺卿孙伏伽,参见陛下。”</P>
李世民头抬也不抬,“何事?”</P>
“回陛下,今日大理寺缿筩中,有人检举殿中御史崔仁师之四子崔志玉。”</P>
“其从贞观十六年起,犯下恶事百件,大理寺是否该查探,臣请陛下所决断。”</P>
说着,孙伏伽递上信件。</P>
李世民一一看过后,怒不可遏道,“孙卿,此上所载,可都属实。”</P>
“回陛下,有些受害苦主,状告到了官府,大理寺存有记载,只是,最后要么是苦主停止状告,要么是证据不足不了了之。”</P>
“一部分没有状告至官府的事,大理寺未有卷宗记载,臣也不知是否属实。”</P>
李世民一拍桌子,“混账,他崔仁师就是这么教子的吗,天子脚下,行事竟如此猖獗,视法度为何物!”</P>
孙伏伽低着头,拱手问道:“臣请奏陛下,大理寺是否该清查。”</P>
一脸怒气的李世民,看着面前一张张纸,突的沉默下来,过后,缓缓说道:“卿且先回去,此事暂且不要声张,朕等会将崔仁师叫来,询问过后再说。”</P>
孙伏伽暗叹口气,也不再说什么,行礼后退下。</P>
“去,将崔仁师给朕叫来。”李世民语气冰冷。</P>
张阿难点点头,亲自跑去传人。</P>
不一会,崔仁师赶来。</P>
“臣,参见陛下。”</P>
崔仁师的腰刚刚弯下,李世民就将手中的二十一张纸冲他丢了过来。</P>
哗啦啦,纸张四零五落。</P>
“你养的好儿子…”</P>
皇帝咬着后槽牙。</P>
崔仁师心头一惊,强稳住心神,“陛下息怒,不知犬子犯了何事,竟惊扰到了陛下。”</P>
“何事?你看看他犯了何事。”李世民怒容满面道:“如此恶辈,若为朕之子,朕定将他扒皮抽筋。”</P>
听着如此气愤的话,崔仁师战战兢兢的弯下腰,将脚边的一张纸捡起,粗略的扫了一眼,面色当即大变。</P>
“陛下息怒。”崔仁师跪地,矢口否认道:“犬子虽顽劣,但性子尚善,此上所载之事,他…他…他定不可能去做。”</P>
李世民冷呵一声,“他真的没做吗?”</P>
做没做不重要,不承认才重要。</P>
崔仁师正要接着否认之时,李世民先道:“人在做,天在看,到底做没做,天知,地知,你知,朕也知。”</P>
心头猛的一颤,崔仁师又将头低下,一句否认的话都不敢再说。</P>
李世民冷眼看着,许久,缓缓说道,“崔卿,举头三尺有神明,行事做人还是莫要太过暴戾。”</P>
“你博陵崔氏传承千年,历代族人守法忠正行大道,方获今日之清名,这名声跟钱财一样,积攒起来难,败起来却是容易的很,回去好好管教吧,别因为一个混账,而败坏了你崔氏。”</P>
“诺,臣谨遵陛下教诲。”</P>
李世民不耐烦的挥挥手。</P>
从两仪殿里头出来,崔仁师的脸色立马阴沉下来,是何人,究竟是何人,为什么要搜集崔志玉的黑料,这是想做什么。</P>
是他那不成器的儿子得罪了谁,被人寻以报复,还是朝中那些与他不对付之人,想借此来针对他。</P>
思索来,思索去,一点头绪都没有,反而越想越是心烦,公房是没心思待着了,崔仁师索性称身子不舒服,告了半天的病假,提前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