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献礼(2 / 2)

众人纷纷看来。</P>

只见的纸张上,画着些看不懂的东西,即像是图案又不像是图案。</P>

众人一头雾水。</P>

李泰有些懵的看着李承乾。</P>

李治隐隐有着提防。</P>

他不相信李承乾会在这样的场合,随意弄些鬼画符来糊弄李世民,那纸上所画的东西,必然大有说头。</P>

迎着一道道目光,李承乾缓缓站起,不急不慢道:“父皇,这是标点符号。”</P>

标点符号?</P>

将纸放到桌上,李世民又看了两眼,越发不解道:“高明,你说的这标点符号,是什么意思?”</P>

李承乾没回答,看向张阿难道:“张公公,可否取笔墨来。”</P>

张阿难去里殿,取来笔墨纸砚。</P>

李承乾将纸摊开,拿起笔写起了什么来。</P>

众人静静看着他,谁都没有出声。</P>

过了会。</P>

李承乾放下笔,对着纸张吹了口气,等到墨汁渗透,张阿难从他手中接过纸,转递给了李世民。</P>

何为民民为何为何民</P>

天为民地为民民为民</P>

这就是李承乾所写的。</P>

看格式像是副对子。</P>

不过,却有些拗口,读起来也不通顺。</P>

李世民正琢磨的时候,张阿难又递上来一张纸。</P>

何为民,民为何,为何民。</P>

天为民,地为民,民为民。</P>

还是一样的话。</P>

不过,新写的这一幅,看着比刚刚那一幅,更加的规整,读起来也更加的顺口。</P>

李世民将两张纸一对比,立马看出来端倪来。</P>

“高明,这个点,就是你说的标点符号?”</P>

“是父皇,这个点叫逗号,用来分隔句子,最后的小圆圈叫做句号,用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P>

李世民来了兴致,他将画有标点符号的那张纸拿起,一一问着李承乾每个符号的意思。</P>

“高明,这个勾什么意思?”</P>

“父皇,这是问号,用来表示疑虑怀疑。”</P>

“那这个竖起来的线呢?”</P>

“父皇,这是感叹号,含义多为惊叹。”</P>

~~~</P>

摸清所有符号的含义后,李世民亲自写了一行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P>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P>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P>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P>

一行字,加以标点符号,就能分隔出三种不同的意思来,非常的简洁明了。</P>

并且,每一句话的含义,还都是特定的,只要有着基本的理解能力,就不会出现误解的情况。</P>

如果没有标点符号,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同样的这一句话,让不同的人来看,就会理解出不同的含义来。</P>

比如先贤有一句话,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为知乎。</P>

这句话,出自《文子》,历代大儒,对这句话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使得其争执非常的大。